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大慧普觉禅师塔铭 宋 · 张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三七、《咸淳临安志》卷八三、《径山志》卷六、《宋代蜀文辑存》卷四五
隆兴元年八月十日大慧禅师宗杲示寂径山明月堂
皇帝闻之嗟惜,诏以月堂妙喜庵,赐谥普觉,塔曰宝光,用宠贲之。
其徒以师全身葬于庵之后,使了贤来请铭。
先是,上为普安郡王时闻师名,尝遣内都监径山谒师,师作偈以献上,上甚嘉之
在建邸,复遣内知客请师山中,为众说法,亲书「妙喜庵」大字及制真赞寄师。
二年而上即位,始赐号大慧禅师
明年,复取向所赐宸翰,以御宝识之,恩宠加厚而师亡矣。
仰惟主上神圣英武,资不世出,而惠顾方外之士如此,盖师于释氏所谓卓然杰出当世者。
忠诚感格得之天理是以上动宸心眷知特异
吁其盛哉
自昔圣贤,以传心为学诚明合体变化兴焉。
西方之教,指心空解脱究竟,盖得一不见诸用,而悟入要处,或几于尽性所为
后世三宗并行临济正传号为得人
超出声尘不立一法根源直截,以證为极,焜耀震动卷舒无碍
如师子儿游戏自在,获大无畏
此固不可以知识识也。
临济六传杨岐杨岐再世,而圜悟禅师克勤得法五祖演被遇两朝,其道盖盛行矣。
师实嗣圜悟,益光明焉。
师讳宗杲宣州宁国人姓奚氏
年十七为浮图,不欲居乡里,从经论师,即出行四方
始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叹曰:「是果佛祖意耶」?
去之,谒准湛堂
识师眉睫间久,谓之曰:「子谈说通畅,特未可以敌生死
吾今疾革他日见川,当能办子事」。
圜悟师也。
湛堂死,师谒丞相张公无尽,求准塔铭。
无尽门庭高于天下,士亦小许可,见师一言而契,即下榻朝夕与语,名其庵妙喜,字之曰昙晦
且谓:「子必见圜悟师,吾助子往」。
遂津致行李京师,见天宁
一日升堂,师豁然神悟,以语曰:「未也。
子虽有得矣,而大法故未」。
一日演和尚有句句」语师言:「下得大安乐法」。
拊掌曰:「始知吾不汝欺耶」?
自是纵横踔厉无所疑于心,大肆其说。
如苏张之雄辩,孙吴用兵,如建瓴水转圆石于千仞之阪。
诸老歛衽,莫当其锋。
于时士大夫往往争与之游。
雅为右丞吕公舜徒所重,奏赐紫衣号佛日大师
女真之变,其酋欲取禅僧十辈,师在选中。
已而得免,盖若有相之者
渡江而南,圜悟方主云居席,命师居第一座,为众授道,誉望蔚然
已而去,入云居山,居古云门学者云集
避乱湖南,转江右,筑长乐洋屿,时从之者才五十有三人
未五十日,得法者十三辈,前此未始有也,后皆角立
始应给事江公少明之请,住小溪云
蜀时亲以师嘱,谓真得法髓。
造朝,遂以临安径山延之。
道法之盛,冠于一时百舍重趼,往赴惟恐后,拜其门惟恐不得见,至无所容。
敞千僧大阁以居之,凡二千馀众
所交皆俊艾当时名卿,如侍郎张公子韶,为莫逆友,而师亦竟以此遇祸
当轴者恐其议己,恶之也。
毁衣焚牒,屏居衡州十年
梅州梅州瘴疠寂寞之地,其徒裹粮从之,虽死不悔
噫,是非有以真服其心而然耶?
五年太上皇帝特恩放还
明年复僧服,四方虚席以邀,率不就
最后朝命住育王,聚众多食或不继,筑涂田凡数千顷,诏赐其庄名般若
二年,移径山
之再住此山,道俗歆慕,如见其所亲。
虽老,接引后进不少倦。
月堂一年以终。
示寂,亲书遗奏,及寄声右相汤公
又贻书于
了贤请偈,复取笔大书不少乱。
师虽为方外士而义笃君亲,每及时事爱君忧时,见之词气,其论甚正确
晚自径山秣陵垂涕言:「先人不幸无后,某之责。
家贫何所仰,愿乞一给使名,藉公重,庶有肯就者」。
恻然兴叹,遂奏其族弟道源奉师亲后。
退居月堂冒暑走其乡,上冢葺治所存如此
使为吾儒,岂不名士
而其学佛,亦卓然自立当世,非豪杰丈夫哉!
卒被光宠表之无穷,诚有以自致也。
所赐御书,建阁藏于妙喜,与兹山不磨矣。
师寿七十有五,坐夏五十八年。
僧俗从师得法悟彻者,不啻数十人,皆有闻于时
鼎需、思岳、弥光悟本守净道谦、遵璞、祖元、冲密,先师而卒。
秦国太夫人亦尝于师问道焉。
呜呼
我识师之早,此心默契,未言先同,从容酬接达旦不倦人间至乐孰与等拟?
盖惜其沦没山林惠利之不博加于人也。
然而道观之,安可隐显去来,索师于形骸之内哉?
我实知师,宜为之铭。
铭曰:
死生为一,非想非说。
證彻了悟一息千劫
嗟师何为拳拳忠孝
欲迪群迷,俾趋正教
嘻笑怒骂佛事炽然
情生智隔,疑谤兴焉。
天目巍巍终古莫移。
师兮道德,此山与齐。
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六,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四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