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庙谟(下) 宋 · 范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七六、《范香溪文集》卷一二
所谓庙谟者,计胜于未战,尚谋之道也。
天下无久治亦无久乱,不患乱之不治,而患所用治乱者非其人。
苟得其人,不患功之不速,而患所以图功者无其谋。
晋元帝启基江左出师露次躬擐甲胄移檄四方刻日北征,至以漕饷稽期诛督运令史,志非不速也,然终不能成尅复功者,惟无图功之谋而已
是时祖逖雍丘,数破石勒镇戍归附者甚众,黄河以南,尽为晋土,又营缮虎牢,将长驱越河,扫清冀朔。
元帝既得宣威于外,傥遂能推诚任之,俾专分阃,且以王导腹心,引纪瞻戴若思等为策士,倚陶侃以为屏蔽,诛王敦以绝内患,因温峤忠亮之节,复雠之私,俾率锐师,佐进讨,则剪群胡如拉枯,复舆地反手
元帝谋不及此,故元戎屡动不出江畿
是虽得人,而无图功之谋,犹无功也。
今王讨伐,固将收中原,清大憝,以悉复祖宗故地,然根本所恃实在江左
东晋得一祖逖,犹能使黄河以南尽为晋土,况陛下腹心爪牙之众乎?
臣所未知者,庙堂所以图功之谋为如何耳。
陛下虽有腹心之臣筹于帷幄,然引之为策士者谁乎?
以为屏蔽者谁乎?
俾专分阃可以破虏如祖逖之当石勒者谁乎?
可使之率锐师进讨者谁乎?
陛下当与腹心之臣议于庙堂之上,审我徇地辟国者才为如何
训兵总众者才为如何
所出者何策,我所出者何策?
彼所固守者何地,我所固守者何地?
吾将所以破彼者何人,彼所以当吾将者何人
孰贤孰否,孰智孰愚,孰强孰弱,孰勇孰怯?
彼己洞见,则胜负之势,未战而已分矣。
兵法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汉高祖深明彼己之术,故伐魏而知柏直不能韩信,冯钦不能灌婴项它不能曹参,因曰:「吾无患矣」。
果定魏地。
是审彼己之将而知必胜也。
黥布之反,高祖薛公问以所从出。
薛公对以上计,则山东非汉有;
中计,则胜负可知
下计,则可以高枕而卧,汉无事矣。
果出下计高祖遂破之。
是审彼己之计而知必胜也。
陈豨之反,高祖自往讨之,至邯郸喜曰:「南据邯郸,而阻漳水,吾知其无能为矣」。
遂破
是审彼己之地而知必胜也。
故夫决胜之策,在乎察将之才能审敌强弱,断地之形势观时之宜利。
庙堂之谋,能先审彼己,知必胜之道,则何患功之不速乎?
议者或谓:「唐肃宗匹马灵武合弱旅,锄强寇,师及渭西,曾不踰时,而摧坚锐,复两京,悉收河南州县
中兴之功,胡为不可以日月冀也」?
臣窃以为不计事势之言。
夫清内盗者易为力攘外患者难为功。
安禄山剧寇,然内盗也。
当时回纥请和土蕃结附不惟顺服,又藉其用以复土疆,则不踰时而清中原,尚为宿留
香积之战,新店之战,唐兵为贼掩,几不能军,使非回纥相与夹攻,则虽郭汾阳李嗣业且将再不胜,贼惊曰:「回纥至矣」。
大败,遂收东都
肃宗中兴夷狄国家中兴攘夷狄也。
不计事势,而欲以至德之功望今日,则过矣。
然而不可以速成者,事之势;
不可不趋者,人之力。
茍惟玩日弃时,而曰功不可以速成,则亦何功之有
禹之治水非一日而有功也,然履遗弗取,冠挂弗顾,其于趋时未尝不急,则图天下之功,可忘所以时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