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与金使议和不宜屈抑上书绍兴八年 南宋 · 赵雍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九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九
臣伏见金使到阙,朝见之礼弥旬未决宰执台谏长久之策,未得其中
意者陛下梓宫未还,母兄在远,急于迎见,或欲少抑礼节,以全大伦,此宜群臣庶仰体圣意,克赞孝心何苦立为异论
中外定分,诚不可乱其礼。
金人之祸,十五年矣。
始者我不习兵望风奔溃其后民心衔痛,愿雪国耻淮上屡胜。
金有惧我死战之师,是以哭我以上皇之丧,今岁示我以豫贼之废,使我遭国凶讣,见宅忧而弛征伐,喜废豫贼,则释怨而望和好,皆彼浅近陋隘之术。
大臣不能洞照其奸,猥相与从事遣使
彼得以怠我之事,我无以乘彼之隙。
王伦一行,使旨屡变,反令邀求将见。
名位错乱冠履易置天倾地覆,莫甚于此
名号一屈,尚可号令海县责备臣节休息盗贼固结人心哉!
金人肆祸亘古无比,我乃凭一介之使,忘千百年无穷之耻,更欲自屈不知可也
周赧王时,秦强楚弱,楚愿和秦,约之武关,比其至也,闭关夺之,使效藩臣之礼。
三年怀王发病卒,秦归其丧,太子畏秦,复娶秦女以和。
先臣司马光曰:「秦之不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
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雠」。
彼之绐我以渺茫梓宫,劫我以难从之称号母兄未见,乃先事雠,均之二策,孰为得失乎?
天子之孝,与臣庶不同,报难报之雠,雪难雪之耻,精变天地,诚动金石,震国威立法制,为匹夫匹妇复雠,而朝四夷于明堂,此陛下之职,而群公所当尽心也。
若膝一屈,则礼经扫地,拜戎不暇
一岁遣使,再岁遣使三岁遣使国力大弊,所议无期,费岁月,殚财计,失人心
我之九庙,尽在臣妾当此之时,陛下虽欲长侍母兄,度可如意乎?
今日之计,当以讲和中国一事不必张皇,委宰相平见使者,遣使臣再议,直俟梓宫已还母兄相见然后徐议称号折中典礼
南北兄弟,自有故事
陛下少抑一身孝爱之情,俯徇天下至正之论,臣不胜甚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