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应诏集议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七、《宋史》卷三七四《胡铨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九三
臣准枢密院劄子十一月十四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令于后省一日集议当与不当议和合与不合遣使礼数之后先,土疆取与条具闻奏,仍令各举所知,以备小使者
窃惟国家绍兴初,金虏称和,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仇而不报上下偷生苟安岁月以为盟好可恃荡然决去藩维之守。
一旦完颜亮变生肘腋宗庙社稷不血食天下寒心
陛下即位以来乾刚独断奋然图任张浚二三大臣,力谋恢复
符离之师,兵不血刃故疆复得。
使李显忠尽忠于国,不贪小利,以成大举之功,则中原响应势如破竹恢复之期可指日以俟矣。
虽然,功虽不成,事虽不立,自京都播迁之后垂四十年,未有符离之举也。
虏人缘此震慑,知陛下大有为之志,知庙谟有出不意之奇,知边鄙折冲敌忾之人,知台谏明目张胆之臣,知朝廷面折廷诤之士,以为中国有人,遂有乞和之意。
兵法曰:「无故求和者,谋也」。
虏人诡计,端在于此
昨者京都失守,本于大臣耿南仲主和;
二圣劫去,本于宰相何㮚主和;
维扬失守,本于宰相汪、黄主和;
完颜亮之变,本于权臣主和。
汴京板荡以来四十年间,丑虏为封长蛇荐食上国何尝不以和哉?
暴蔑二圣污蔑两宫残毁宗庙陵夷社稷发掘陵寝皇天后土,实闻此言。
欲与不共戴天之仇讲信修睦三纲五常扫地尽矣。
就令和好可成,犬羊可信决不叛盟,孝子顺孙宁忍为之?
况万万无可信之理乎?
前车覆后车戒,陛下若不深思远计,力修政事,力修守备,力任将相力图恢复,而苟贪目前之安,臣恐后车又将覆矣。
议者曰:「姑与之和而阴为之备,外虽和而内不忘战」。
从来权臣误国之言,陛下闻之熟矣。
呜呼燕安酖毒不可怀也!
一溺于和,则上下偷安将士解体终身不能自振,尚又安能战乎?
其为酖毒也多矣,可胜寒心
冒犯天威,臣无任陨越之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