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近世社稷之臣如何 宋 · 王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七○、《汉滨集》卷一四
社稷臣者多矣,有以主在与在、主亡与亡为社稷臣者,有以招之不来、麾之不去社稷臣者,有以堂堂之节折而不挠社稷臣者。
然皆莫如孟子之言曰「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
豪杰非常之士,立乎人之本朝,以天下安危自任既有其志,又有其功,斯可以社稷之臣
若夫扬雄之论,则责名太高而取人或滥,不容无议也。
或问近世社稷之臣,曰:「若张子房之智,陈平之无误绛侯勃之果,霍将军之勇,可谓社稷之臣矣」。
尝试论之。
而汉之时,社稷三变
高祖之既衰也,吕后之恩日益疏,戚姬之宠日益固,如意以爱而欲立孝惠以仁而将废。
当是时也,子房有功
高后之初没也,刘氏微弱诸吕擅朝,内握兵柄以为彊,外阿藩国以为重。
当是时也,有功
孝昭方幼,上官逆乱之谋,宣帝未立,昌邑淫昏之行。
当是时也,霍光有功
扬雄社稷臣四子者,盖谓是耳。
高帝创业之初,相业萧何战功曹参不曰社稷臣而称子房,则知以其正嫡庶之位而存惠帝也。
高后孝文之际,守节王陵质直申屠不曰社稷臣而称,则知以其靖吕氏之难而立太宗也。
孝宣中兴有声不曰社稷臣而称霍光,则知以其当废兴之运,堂堂乎忠,拥昭而立宣也。
高帝易太子,以叔孙极谏不听,以周昌之彊直而不回可谓固矣。
留侯以计来四隐者于商山高祖一见,为之慷慨悲歌,而割其肌肤之爱
向使惠帝果废,如意果立,高帝万岁后,老臣宿将北面而事孺子,则刘氏之社稷未可知也。
子房之智,其谁存之?
禄、产之变,祸起腹心,计迫事穷,势不两立吕氏不灭,刘氏不安
周勃左袒一呼,而刘、吕之雌雄遂决。
向使太尉不入北军,得徐为之谋,则刘氏之社稷未可知也。
绛侯之果,其谁存之?
上官之乱,根株遍于朝廷昌邑之立,罪恶过于安危之机,间不容发
以寡制众,以臣放君,行之不疑,卒安天下
向使上官不戮,昌邑不废奸臣乱主得逞其心,则刘氏之社稷未可知也。
霍将军之勇,其谁存之?
二三子之德,虽未得如古之所谓成人,然乘时遇变,奋其智勇神器将坠,徐起而正之,卒能措社稷泰山之安,亦可以无訾矣。
扬雄过为高论,责之以礼乐之懿,曾不知此乃盛德之事,非所以称社稷臣也。
假如太子之将废,吕氏之方盛,上官之祸未除,昌邑之君未放,虽有礼乐君子从容揖逊其间亦何补于社稷哉?
若夫平之高祖定天下,设六奇计,出其君于艰难险阨之中,不可无功
至于吕氏之乱,平实启之,得免于戮幸矣。
高后欲王诸吕,必问汉大臣,则犹有所畏焉。
平若乘吕后畏逼之心,挟王陵庭争之助,而拒之以高帝盟誓之言,则诸吕不王也。
奈何怀保身之谋,开变乱之渐。
既已使王陵颠沛吕后放恣矣,乃始以定社稷刘氏而藉其口,岂真有于社稷者哉?
盖平有不世之谋,有无穷之智,有应变之机,而无大节不可夺之义。
向非周勃忠朴刘章英锐,则艰难仓卒之际,其无误不足恃也。
袁盎周勃不早吕氏,非社稷臣
夫在高后时陈平相也,周勃将也,平则有罪何咎焉?
所以者责可也
高帝尝曰:「陈平智有馀,然难独任安刘氏者必也」。
然则高帝之心固以社稷寄周勃,而至于陈平不能无疑,则平之为人可知矣。
夫智如子房、果如绛侯、勇如霍将军,其功大矣,特以礼乐未备,未得纯为社稷臣
陈平为身谋,以社假人,顾以一时之功而遽获预乎三子之列,故曰责名太高而取人或滥也。
虽然之言礼乐者,为其人之不若也。
其人虽异,其功则同,害为社稷之臣哉?
之取陈平者,为其功之有类周勃也。
其功虽类,其志则殊,安能社稷之臣哉!
武帝汲黯尝笑其戆矣,尝诮其不学矣。
至论其人,必曰社稷臣公孙弘、倪宽之徒号称儒雅不得与焉。
知子房辈虽礼乐未备,不害社稷臣也。
武后欲立三思,群臣无不从,独狄梁公死争,后叹其忠,亦曰社稷臣
李绩许敬宗之徒有德于己,不闻以是称之。
则知陈平之立诸吕不得社稷臣也。
呜呼
乱于名实儒者大患
子房周勃霍光则乱于名,于陈平则乱于实。
名实既乱,乌足知人哉!
必欲论社稷之臣,则考四人行事折衷孟子可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