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石鼓音序 宋 · 郑樵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七四、《宝刻丛编》卷一、周秦石刻释音
石鼓十篇大抵为渔狩而作。
甲言渔,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言狩。
乙、癸言除道,皆言为田狩除道
言策命诸臣,己言享社,而皆有事于田狩也。
辛言渔狩而归也。
十篇而次以十日者,后人之次也。
石鼓不见称于前代,至唐始出于岐阳
先时散弃于野郑馀庆取置于凤翔夫子庙堂,而亡其一。
皇祐四年向传师求于民间得之十鼓于是乎足,信知神异之物终自合耳。
大观中致之辟廱,后复取入保和殿
靖康之变,未知迁徙否。
世言石鼓者,周宣王之所作,盖本韩退之之歌也。
韦应物以为文王之鼓,至宣王刻诗。
不知二公之言何所据见,然前代皆患其文难读。
所得,除漫灭之外,字字可晓,但其文不备故有得而成辞者,有不得成辞者焉。
篆书之始,大概有三:皇颉之后,始用古文
史籀之后,始用大篆
秦人之后,始用小篆
自《续汗简考古尚书》,纂分音之韵,作象类之书,其于古今文字粗识变更,观此十篇皆是秦篆
秦篆者,小篆也,简近而易晓。
其间可疑者,若以「也」为「殹」、以「丞」为「丞」之类是也
及考之铭器,「殹」见于秦斤,「丞」见于秦权。
正如作越语者岂不知其人生于越,作秦篆岂不知其人生于秦乎?
秦篆本于本于古文石鼓之书间用古文者,以篆书之所本也。
秦人虽创小篆,实因古文籀书加减之,取成类耳;
不得加减者,用旧文也。
或曰石鼓秦文也,知为何代文乎?
曰:秦自惠文称王,始皇称帝
今其文有曰嗣王、有曰天子天子可谓帝,亦可谓王,故知此则惠文之后始皇之前所作也。
或曰文则尔也,石鼓何义乎?
曰:古人制器,犹作字也,必有所取象,若尊、若彝、若爵之类是也
皆是鸟兽形,而自其口注。
其受大者则取诸畜兽,其受小者则取诸禽鸟
先儒不达理于尊彝,则妄造不适用之器,而画以鸟兽形。
爵虽象爵,而又不适用
宣和间所得地中之器为多,故仿古而铸祭器,因以赐大臣
制作不类常祀之器,应知先儒之说多虚文也。
近陆氏所作礼象,庶几于古乎,其于礼图固有间矣。
款识之用,则亦如是而取诸器物
商人之识多以盘,周人之识多以鼎,盘、鼎适用之器,然为铭识盘、鼎不必适于用也,但象其器之形耳。
石鼓之作,殆此类也。
呜呼
鼎鬲远矣,世变风移石鼓者其立碑之渐与。
然观今中原所得地中之物,多是盘鼎钟鬲,南粤所得地中之物多是铜鼓其间有有文字者,有无文字者,然皆作鼓形,此由其风俗所用也。
南粤铜锡,故其鼓以铜;
岐周美石,故其鼓以石。
此又由其土之所出也。
或言楚、蜀之地中间亦有得铜鼓者。
南粤与楚、北连岐、雍岂其习尚者多同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