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罗源县儒学 南宋 · 张翮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七八、道光《福建通志》卷六二
学校之盛,遍于郡邑教养之柄,在位者实司之。
吾邑之学凡再徙,其地洿下土淫,木易摧朽,率二三年一修。
积习之久,有司旧例以擅其役,责费于僧寺,十偿其五六。
其齿于用者,为木则恶,为土则窳,一切取偿目前焉知其他
夫袭恶窳之蠹,而苟安洿下之地,岂得不愈久而愈不可支?
前令张公博又诚有意大修,知积久之弊,未有以革之,故虽言念惓惓熟视不敢为。
主簿廖公睨摄事慨然兴念,初若不经意,而措画素定
访知四明主僧素介,告之以所愿为,经费出入,一以委之。
斲木于垄,挟石于沟,售瓦于陶,僦工于市,昕夕汲汲,如理家务,如切己事,用能诠次整比纤悉不苟
凡枅楣栋干窗壁门闼少有倾坏者,尽易为坚良,不踰月而讫事
于是邑之耆艾与凡职于学者,咸谓予曰:「县邑之修学校,固其职分当然
是役也,费广而上下不蠹,功倍而民吏不知无一时之扰,而有久远之役,斯亦可书也」。
虽然,予尚有说焉。
古者设庠序以化民,萃凡为士者肄业其间所谓申之以孝悌之义,欲人知劝焉。
况今之擢巍科、登膴仕者,皆由此途。
若其支吾苟简仅存虚气岁月因仍耳目习熟,使居邦者偃然视为故常不惟廪给无所至于春秋二祀,皆置而不问何以学为?
今士子群居息游,可谓得所安矣。
至若祭祀之经,教养之具,课试之程,深有望后来之贤执事者,故并书以告。
按:道光《新修罗源县志》卷一一,道光十一年刻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数据查询中……
数据查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