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外传 宋 · 胡宏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八八、《五峰集》卷五
《屯》:元亨利贞
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屯者,盈也。
物之始生,盈盈然皆有充满塞实之意,及既生,则发舒矣。
刚柔始交而难生,震始交于下,坎始交于中,难屯,未通畅也。
震为雷,坎为水。
阴阳始交,则勃郁为雷,未为雨也。
震动坎陷二卦相重,动乎险中也。
屯有大亨之道,贞。
且因雷雨之动满盈也,故「勿用有攸往」,往则不贞,失大亨之道矣。
方天屯难之时,纪纲未正,法度未明,岂独力所能济?
建侯广求辅,忧勤不懈然后能济矣。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
动乎险中,
雷雨之动满盈
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秦暴既极而未息汉安方来未定陈涉匹夫首事,出万死之计,不畏狼秦,「动乎险中」也。
诚能立为天下除残贼之志,复立六国后,于此有人贞固其心,为秦益敌,以自辅助守正不移,则秦可灭,时可治,而天下之屯解矣。
自蕲至陈,未远也;
兵方强,残贼肆行未艾也;
而遽王之,示天下私,无中正诚悫之心,岂有大亨之道也?
长者而妻父去,斩宾客故人行,听谗毁而诸将不亲附,失建侯之义甚矣。
死于城父不保首领非不幸也。
勿用有攸往」,岂不信乎?
汉高则起丰沛扶义西卷蜀汉扶义东诛残贼,其贞固可知矣。
张良邂逅,举陈平亡命,拔韩信行阵,取英布敌国,收雍齿于故怨,是以诛灭秦、项,刬革暴虐与天更始四海会同六合为家。
由是观之,则「」、「利建侯」之义,圣人后世之意悉矣。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
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东汉之末,豪杰竞起,有刚阳之德宜为君者,昭烈而已
王室倾颓,愤奸臣窃命,扶本宗,诛奸宄一匡天下,其志也。
而为相于平原,为牧于徐州,归袁绍,投曹操刘表,曾未足以舒其志。
然临祸患信义益明不少变其初志三顾草庐以致诸葛,得庞统,来法正,追景升顾恋赴义之徒,而众士景从若水之归海,以贵下贱,而大得民也。
于是遂定巴、蜀三分天下而有济屯之势,「居贞」、「建侯」之利大矣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女子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
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二、九五应而逼于初阳不得相从者,以屯故也。
天子者,天下之首;
蛮夷者,天下之足。
中国盛强,蛮夷屈服天下常经也。
而汉之时,匈奴暴桀抗衡中夏,其为足也犹初,其僭乱也犹九。
苏武使焉,匈奴壮其节义凌折困辱,必欲降之。
倚汉刚明之君,而远在蛮夷,为所拘絷,降之不可,归欤不听,故「屯如邅如,乘马班如」,进退不能也。
六,阴也,二亦阴也,妻道也,臣道也,从一而终者也。
武守是道,舍生取义,以死守节,心归中国义绝蛮夷,虽身在匈奴不为之用,岂求有功名于彼哉!
譬如贞女,虽或介于强暴不可侵凌,终不为之字也。
夫使蛮夷,而善归者多。
是时匈奴强暴非心中国,而乃使之,是以遭难如此耳。
十者,数之终极而后变也。
居十九年,匈奴势衰,欲归计强汉,乃得还。
然后名扬于匈奴功显汉室完节而归,乃字也。
蛮夷中国反常也。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不如舍,往吝
《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
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炎汉再建之初,隗嚣起于陇西,以庸才居民上,有偏霸之意,即是鹿也。
立国得贤为本,若马援申屠刚杜林郑兴诸贤,皆莫之与而去之,是无虞也。
陷身不义以及乱亡耳。
终不悟,举兵背叛不知而往,困于西城,饥而死,吝穷甚也。
窦融则不然矣,其保河西也,岂无专据方面之志哉!
然闻光武勃起中原土地最广,甲兵最强,号令最明,遂舍五郡之权,一心汉室,终保福禄,亦可谓之君子矣。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桓公入齐,鲍叔实辅之,既而不执其政,「乘马班如」也。
管仲者,己之交游,有贤才胜己,则求之于鲁,脱之于俘,荐之于公,让之以政,「求婚媾,往吉」也。
于是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为齐臣,至于今称焉,可谓「吉,无不利」矣。
非其能知己之短而肯进人之长乎!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鲁昭公三桓强盛、禄去公室之时,以人,则皆季氏之人;
以政,则皆季氏之政。
君位虽存而威权去已,不足以有为,欲恩泽下流,难矣。
其膏也,膏,凝结不流者也。
然则奈何
自小而以渐正之,使恩泽浸润加于百姓仁心仁闻著于天下,则有吉,如唐武宗宪宗是也
鲁昭不知出此,举兵攻之,欲夺数世之权于一旦恩泽未孚,民莫之与,以致失国出奔客死他所,凶矣。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汉献帝、皇泰主。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
初筮告,以刚中也。
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
蒙以养正圣功也。
太甲成王幼冲未有所知而居君位童蒙也;
伊尹周公以刚阳之才,任顾托之重,为发蒙主者也。
非有求于太甲成王太甲成王无以保其尊位,守其宗庙社稷,故「匪我求童蒙」,乃「童蒙求我」也。
「初筮告」,若伊尹太甲,方其居忧之时,即放之桐宫密迩先王其训是也
若不决之于初,待其听政然后随事之失而言其非,则「渎蒙」矣。
周公成王自幼冲之中,不顺意而姑息之恩,故左右侍御仆从,即以正人为之,以检束其行,使幼而闻正言,见正行,亦不待其临尊位然后因事一一以教之也。
是以太甲成王虽无过人之才,而卒皆为大贤者,以伊尹周公能养其正于蒙,有作圣之功。
此蒙之所以亨也。
当天蒙蔽未发之时,当发蒙之任负天下之责,苟不持正自信不疑,则必有乘间投隙而起者矣。
圣人又戒以利在于贞也。
惟贞,然后足以奸邪窥伺之心,厉忠贤进为之志,事功可就,而祸难不生矣。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大舜之有天下也,先诛四凶
孔子之执鲁政也,先诛少正卯
唐太宗起义兵也,先诛高德儒。
时方蒙蔽未知好恶所在,惟先威之以刑,则观听耸动而民知所从矣。
是说去其不知所从桎梏也。
虽然,刑加于恶之尤者,然后足以正法新民耳目施教化也。
若用之不正以及众人,则不足以民心,民苟免无耻,于治安之道为可吝矣。
九二:包蒙,吉。
纳妇,吉。
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诸葛孔明执蜀政柄,上有后主孱暗之君,下有杨仪、魏延昧大体之属,北有蔽欺天下窃命之魏,东有知天命称尊之吴,可谓蒙之世矣。
孔明尽礼后主听信无所嫌忤;
圆融、延,使各展其才力
结好江东,而不明称帝之罪;
志在北征,亦必闭关息民然后用之。
其志大,其量弘,虽未能致其亨,而有安强之吉矣。
广开言路,弃非如敝屩,得是如珠玉孜孜尽下,事无不察,算无遗数,「纳妇吉」也,岂有凶祸之及哉?
臣事犹子事父,九二刚阳之才,而六五柔顺之君与之相应,故虽居蒙世而有吉。
圣人举而示人以近,故云「子克家」也。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汉元初立,萧望之师傅下行端揆之职,为发蒙之主。
史高望之同受顾命,位望之上,为亲近大臣,以阴柔庸劣之才辅暗懦之君,而昵比阉宦中正之人,疏远望之不与同心辅政,于先帝付托之意,岂不负哉!
是亦自远于刚阳笃实之贤,故有困蒙之吝」耳。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汉昭所以委政霍光者,冲幼,未明习国家事耳。
天资愚蒙,乃童蒙也。
以其童蒙天性聪明,故能上顺先帝之志,下任霍光之贤,而燕王之谋不成篡弑之祸不作故为吉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禦寇。
《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顺也
大舜之征苗,文王之伐崇,汤之放桀,武王伐纣,皆以其蒙昏之极,不得已,故击而去之耳。
后世汉高之诛秦、项,汉宣之诛先○之类,禦寇者也。
平城之兵,马邑之伏,唐太宗之伐高丽,为寇者也。
禦寇者,出于不得已,故天人顺之
汉武为寇于四夷,而望天下之人皆如卜式之顺己,其可得乎!
《需》:有孚光亨贞吉
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
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彖》曰: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文王虽有亹亹刚健之德,既受命为人之主矣,若遂欲定天下,则之才犹足以有为,恶未贯盈人心未尽去,天命未尽改,时未可以定也。
文王逡巡不进,退处西伯,而在上,「险在前也」。
文王服事殷,其忠信上下,其诚动于残贼,故得行号令诸侯天下化之,而不以为嫌,「刚健而不陷」,岂有困穷哉?
有孚光亨贞吉」,此之谓也。
文王中非有孚,则不足以商纣,而至于以兵相加,文王得天下,是篡也,非「位天位」、「中正」之义矣。
文王「位乎天位」,「中正」而不过,故孔子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已矣」。
夫以天道处之,何事不济
故曰「利涉大川」。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
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夫人幼而学之,壮而行之。
古之君子伊尹之耕于有莘傅说之筑于傅岩吕望之钓于渭滨,皆待时郊野旷远之地,不冒犯世患求进者也。
其耕也,其筑也,其钓也,用常而已,非有惊时异众之行也,故无咎
九二:需于沙,,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
,以吉终也。
孔子孟轲执其规矩准绳周行诸侯,见可而进,「需于沙」者也,近于世难矣。
志在天下后世,非私己也,故不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
或以微罪行,或三宿而后出昼
广德弘,其心甚大。
小有患害,厄于陈、蔡,围于匡人景子谓之不敬,尹士谓之干泽,于何伤
故当诸侯敬之重之,万世下尊之仰之。
「以吉终」者,此之谓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
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范滂李膺,名冠天下激浊扬清,进必以其道,「需于泥」者也。
时方多僻,「灾在外也」。
气刚,其志锐,其行劲,无所顾虑,露其锋刃欲以力除奸邪
奸邪畏忌,则思所以中伤之矣。
党人禁锢,岂无自而然哉?
自致之也。
敬慎陈寔,虽中常侍张让父葬,亦往吊焉,敬慎之至也。
党人被诛,而名士得免者甚众。
使范滂李膺敬慎如此岂有诛死之败乎?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汉桓既诛梁冀,拔黄琼,首居天位天下想望异政
奏诛州郡贪污十馀人海内翕然称之。
时小充朝正人处乎其间佞幸之所必中伤也,「需于血」者也。
夫琼之心,岂止于诛州郡贪污而已哉?
肃清廷列,乃其也,少须服之耳。
嬖宠益横,自度力制不能,遂上疏极言称疾不起不敢安其位,「出自穴」也。
虽言,然一言不听则不敢据其位而去。
力言之而不止,以与嬖宠争也。
顺听时命,委而去之,虽其壅遏不行戮于小人,而无凶祸之及矣。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文王之时,位乎天德,退称西伯天下归之,实行天子之事矣。
其居中正,又何疑哉?
饮食宴乐,以待天命所需必遂,可谓吉矣。
孔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
利见大人不利大川
冯翊之说萧,赵广汉之讼魏,皆中无孚实,不知畏惕,过而失中道者也。
终极其事,皆至于凶。
左雄周举,「中吉」也;
王浑王浚,「利见」也。
初六不永所事,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
,其辩明也。
郑兴桓谭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
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杨恽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
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郭子仪鱼朝恩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杜淹
九五:讼,元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曹腾、梁商、贺若弼韩擒虎贾复寇恂和事天子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主父偃来俊臣之徒。
《师》:贞,丈人吉,无咎
《彖》曰:师,众也。
贞,正也。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率其众七十万,战于牧野
武王鼓之,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前者倒戈后者北焉。
其故何也?
不能正心以正天下故众莫为之用。
武王征之,非富天下也,正己而已矣。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刘虞吉德之主,士民所与也。
公孙瓒,暴黠之将,士民所不与也。
以十万之众声罪一败不振者,以无律故也。
不以律,虽臧亦凶矣。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三锡命,怀万邦也。
赵将李牧初守雁门之塞,赵王听谗而罢之。
既而边境不安复命将,请行初志赵王听之,受命
于是利钝进退功罪赏罚专制赵王不得而与也。
故能一战破灭三国边境清净
不用,则听命而退;
用之,则专命而行,得中道者也。
故吉而无咎
其后禦秦师,赵王之而受命,则恃专而失为臣之道矣,见杀宜哉
故《象》以「承天宠」为「中吉」也。
吴、楚反,景帝周亚夫三十六将军讨之。
亚夫言于帝曰:「楚人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食道乃可制也」。
于是吴攻梁急,梁求救于帝。
帝命亚夫救之,亚夫先谋,不奉诏坚壁不出,而遣轻兵绝吴、粮道
吴、楚兵卒困于梁,饥死叛散,遂以破灭
惟其委之重而自任也专,故能有是功,吉无咎也。
虽然人臣大功天下奉身而退,不为天下先,可也
亚夫绛侯之子,复有大功,又为辅相守正而行,抗义不挠,其居正也善矣!
然卒取死亡之祸者,不知消息盈虚与时偕行之过也。
唐宪宗之讨淮西也,既命裴度御史往视师矣,又命以为相,使赏罚用命用命,又命往釐以既厥事。
信之深,任之确,恩礼有加而无怠也。
所以逋寇宿贼威震诸藩,合乎「王三锡命」、「怀万邦」之义,可以天下后世法矣。
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用师之道,必以才德谋虑足以人心,如丈人者主之,故能有成功
若燕乐毅丈人也,而以骑劫代之;
若赵廉颇丈人也,而以赵括代之;
李牧丈人也,而以颜聚代之。
此以众人而尸丈人之事者也,不败亡何待
六之才德众人也,而三之位则统师也,故圣人舆尸无功之义。
六四:师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齐桓伐楚,退师召陵
赵充国讨先○,固守不战;
汉高祖项羽,舍荥阳成皋而趋宛叶
朱隽讨韩忠,解围而后复战,皆「左次」也。
左次」者,不以气也,必有义也;
不以力也,必有谋也。
聚众而付以艾杀人之器,岂得已哉?
能以谋义行之,庶几可胜矣。
兵家之常也,故无咎
六五:田有禽。
执言无咎
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
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夷狄边塞不毛之地盗贼屏其邪心而从于教化不害良善,其宜也
夷狄若有侵犯中国盗贼若有干犯天下则是禽兽在田而侵犯稼穑也,当申其罪而讨之。
大禹之征有苗汤、武之征汉高之伐项羽,则皆申其罪而讨之,故蛮夷率服天下响应为利大矣,故无咎
然任将之道,必以名德才行足以率众者为之。
九二刚阳,三才在下,为师之主长子也。
若不长子而以弟子众人庸才间之,未有不败者也。
郭子仪李光弼尚有相州之败,况他人乎?
吕蒙不肯孙皓并为大督,曰:「昔周瑜程普并将,几败国事」。
《比》:吉。
原筮,元永贞无咎
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
比,辅也,下顺从也。
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
不宁方来上下应也。
后夫凶,其道穷也。
张良兵法他人,皆不省及以汉高,则常用其策。
曰:「沛公天授」。
故遂从不去,「原筮」也。
其从沛公复仇暴秦而济世安民,非以为乱也。
仁人之心,可久之道,为天下正理,得「元永贞」之义也,故无咎
沛公约法三章以收秦民马援之择君,窦融之归光武郭嘉之去袁绍,皆「原筮」者也。
相比莫非有善谋,行常道守正理者。
邴原曹操曰:「所以自容明公明公所以者,以能守训典而不易也」。
刚中不能如是
不然,以利相比,如赵高二世君臣,与夫窦、灌之朋友未有得无咎者也。
天下未定国家未立,而身未安,固宜汲汲求此。
楚、汉分争之时,君臣未定百姓未知所归贤能未尽见用,韩信彭越英布之徒,不能此时举贤恤民,求上下之助以宰制山河,保其大功
及楚已灭,天下归汉,乃奉兵叛逆自取灭亡,「后夫凶」也。
隗嚣之徒,才不逮数子,方纷乱之际,则坐谈西伯,及中原略定乃始举兵大事者乎?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成汤三聘之,然后起;
诸葛孔明躬耕南阳先主三顾之,然后见。
聘之在彼,而起在我;
顾之在彼,而见在我。
其尊德乐义之心著于礼貌之间,然后就之,故足与有为也。
不然,则失身于人,虽有规矩准绳焉得而用之?
反为有势者之所贱矣,安得吉?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齐王建所有之群臣宾客,反为秦用,卒误王建,死于之间,不亦伤乎?
小畜》:亨。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郭子仪虽为鱼朝恩所忌,然朝闻命,夕引道,信命而行,「复自道」者也,是以奸邪莫之能害而终吉也。
李光弼谗邪之间,遂拥众不朝则不能复于道矣。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汉明帝察察刚急,治楚王英狱,无辜连逮不可胜数
群臣希旨无敢情恕者,独侍御史寒朗心伤其冤,出万死,为无辜一言
其言发于忠诚恻怛,「有孚」者也。
其情既笃,其辞既达,其义既明,故帝卒从其言,死罪免而恐惧亡矣。
正君心,救无辜何咎之有?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舜既受尧之命有天下,而尧朝旧臣,如共工驩兜、伯鲧,佐尧治天下,其执权利之日久矣
舜,江海陶渔之人也,虽以尧命听居其上,其志未尝不欲专命,使舜不得有为天下也。
然舜以天德天位,其有孚可知,固将分天职与天下圣共治之,分天禄与天下圣共食之,列天位与天下圣贤共守之,岂奸邪之臣所能遏哉?
是以九官命而不仁者远矣。
「挛如,富以其邻」,此之谓也。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
贞厉
几望君子征凶
《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
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东汉阉宦之盛,自孝和永元中郑众始得与闻政事,其宦者出入禁闼,以奉承为事者也。
昵比则易以亲,顺事则易以信。
其后得天宠,日侵朝权
至永兴之时中官近习手握王爵口含天宪政令一自之出矣。
贤者犹或用,势已张而未成也。
延熹之末,逐党锢贤智不得进,于是乎成矣。
所以及此者,以其昵比顺事足以惑媚人君,而桓、灵之君心与之同,性与之合,「既雨既处」也。
赵忠、张让之徒,岂知其非,日以益甚,终受诛戮,固其宜矣,「妇贞厉」也。
虽然阉竖也而执国柄,政自己出,侵逼人主,「月几望」矣。
陈蕃窦武区区之力,不复顾虑诵言诛之,欲以一旦夺百有馀年凭藉之权,不亦难乎!
孔子曰:「有所疑者,戒时君子必知疑虑,徐思所以制之,则不至于凶矣」。
《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曰:履,柔履刚也。
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刚,中正,履帝位不疚光明也。
袁涣之答吕布严颜之答张飞薛包之事父母谢安之桓温所处至顺,所言至当,皆以「柔履刚」、「说而应」之故,虽履强猛暴戾之地,终不见伤害也。
强暴也,而文王徽柔懿恭以事之,故能免于羑里
西伯一怒安天下之民,则得中正,履帝位不疚其德,光大明于天下后世也,其亨可知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张良布衣起为帝者师,及功成天下定,则从赤松子游。
杨秉儒生起为三公,尝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此安其卑下之素,往行志愿者也,故贵不能动其心,利禄不能乱其操。
以是而行,岂有咎乎?
九二:履道坦幽人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黄宪汪汪千顷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浊,非有惊众险异之行也。
举孝廉,又辟公府友人劝之仕,亦不之拒也。
行至京师,竟无就,若其中以利欲自乱岂能从容应之若是乎?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
武人为于大君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
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
咥人之凶,位不当也。
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吕布刚决不常,智卑而才小,虽统众为将,固不足以济乱也。
然以董卓悖逆而杀之,以袁绍背叛而绝之,「眇能视」、「跛能履」者也。
其见非能穷理,其行非能尽义,亦迫劫形势,因以为功耳。
使统御于人,遵约束而行,则未必不为名将,如尉迟敬德之流,保其天禄矣。
以其刚决猛暴居人上,自主一方也,故躁率妄行,谋不中礼义,动不中几会,「履虎尾」,蹈危难,为曹操所擒,而被「咥人之凶」焉。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东汉之初,窦融保据河西专有方面
厥后归命光武以为大司空,居近君之地。
光武刚强明决,以法术制驭臣下之君也。
专制,则光武心忌,本处于外,入为大官,则旧功臣心不平,「履虎尾」也。
谦恭小心,有子欲其恂恂守道不愿才能,其畏慎可知
愬愬」,畏惧也。
如是不以宠利成功,其「志行也」,故终吉。
九五:夬履,贞厉
《象》曰:素履贞厉,位正当也。
刚决也。
之圣,犹曰钦明文思允恭克让
禹戒舜曰:「无若丹朱傲」。
仲虺戒汤曰:「从谏弗咈先民是若」。
诗》称文王曰「小心翼翼」。
优游从容宽大下者圣人容止也。
如是,则履帝位不疚矣。
若自以为居位正当,任其刚决不复畏惧,则德不能日新往往日退不如其初。
危道也,故曰「贞厉」。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曾子疾病,谓门人曰:「启予足!
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夫人一善一功一言一事欣欣然自喜自足不能有终者,多矣。
焉知君子天下世世消息没身而后已乎
曾子启手足可谓视履考祥」矣,必得正而毙,可谓「其旋元吉」矣。
《贲》。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季氏使闵子骞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王烈寓于辽东公孙度欲以为吏,商贾以自秽,乃免。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六二,文明,贲之主。
其质阴柔,随质之善恶而贲之耳,故不能变其质也。
叔孙通礼仪,因汉高所能行者而已
九三:贲如濡如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三,处文明之极,阳奇阴耦,阳居其中阴阳交合,情文悦怿,贲之盛也。
如舜十六相文王四友汉高得三杰,光武二十八将唐太宗房、杜王、魏君臣相辅光被天下后世,而膏泽于斯民,「贲如濡如」也。
方世之乱,英雄角逐,君择其臣,臣择其君,非素有定分也,皆以情合气相从耳。
茍不长守贞固,而继之以疑阻猜嫌,则君臣必不相保未有能终者也,安得吉?
如陈灵之杀泄冶赵迁之杀李牧袁绍之杀田丰是也,终为人所凌辱矣。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德宗、陆贽
《剥》。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汉和帝郑众窦宪有功,遂得与闻政事阉宦擅权侵害正人自此始矣。
小人得志君子道消,其凶必矣。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象》曰:剥?
以辨,未有与也。
天子者,天下之本,民人之主。
得位也,上受于天,下受其君父,而辅之以大臣者也。
桓帝李润江京而废,来历死争是也
同谋之徒皆见险而止,历独立无助桓帝遂废。
后虽立于孙程等,然进退人才更张政事,皆在天子之手,犹未甚也,而执朝政大臣为伍之势成矣。
若大得人,以其类进,则犹可为也。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剥者,阴剥阳也。
三,居刚应刚,以阴从阳者也。
东汉吕强阉宦之中,独有爱君子、忧宗社之心,虽身被杀,犹有令名无咎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