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宣抚张丞相攻取劄子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九、《鄮峰真隐漫录》卷三一
蒙喻二将之出,谨当奏知,如圣上从谏如流,必不惮改,可庆可庆。
未知二将能不丞相之荐否耳?
使者之回,所闻吉语无不欣快,以某鄙见,似未为然。
此恐敌有他意,惧吾不诚,以此摇撼,卜吾和意之坚否,未可知也。
若谓遣人质其是非,此尤不可
盖彼既有心为间谍,必顺吾之言,因而答曰:「实有此意」。
则吾必与之兵。
一入其境,势必分,分之然后求衅于我,而为南侵之计,不惟无辞以解,且复无兵以拒,当是时将何如耶?
机会不可失之说,此皆不任责之人,傅会人主欲求官职者之所为也。
丞相须当审处,勿堕敌计,使吾之势如泰山之镇,不可轻摇,乃天下所望门下也。
遣使之议,今闻欲遣人关报彼界,得其回书方行
此乃浅谋,非至计也。
前此使者未尝不如关报,彼自遣使相迓。
一到燕山临时变诈何伤于彼耶?
以某鄙见,切不可先问。
只径令使者国书不须有所激求,但盛推尊其功德,而以弟侄礼事之,彼固无从求衅之心,发亦不亟。
不从则是与之绝,绝则无说矣。
凡间探者归告之词,皆无足凭。
使诚有之,侥倖之福,何可遽受?
但愿君臣一心内修外攘葺理成效,享之必安。
譬如中人之家,无故而得百万之赀,虽至愚之人,亦必逡巡不敢受。
天将予之,何独今日
他日再至,受之必安。
若无谦逊之心,直有披襟之意,得之未必不为祸也。
丞相厚德雅量,而欲成此侥倖不可必之举乎?
只恐传闻之谬。
某意丞相必不轻信,复僭越者,诚以国家大计所在不敢深虑
两坞如成,亦国家之福,丞相之功,亦不细矣。
须告悉师臣,令择吉日,视地势顺便,为经久安居之计可也
东西关事甚善,告丞相勉之
自家藩篱固,则外可以拒敌
出门而战,退而坚守,若蛟龙之在渊,庶几无失
丞相深知,某不缕缕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