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江上事宜绍兴三十一年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三、采石瓜洲毙亮记、《南宋文范》卷一六、光绪《资州志》卷二三、同治《仁寿县志》卷一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七
臣伏陛下孝德仁恩,远希之圣,天意助顺。
避殿之诏初下,将士无不感泣思奋
况臣孤踪,实叨希世非常之遇,欲报之心,神实临之。
江介多忧陛下宵旰未复常膳,臣仰首霄汉之上,岂胜愤惋
此身如叶,恨不縻捐。
比者采石之战,臣与统制官大破虏军,俘斩既众,遂走完颜亮而尽焚其舟,实皆宗社之休,陛下威令神算所及,臣不胜幸甚
两具本末奏知,必已仰尘睿览
及臣还建康沿江之北百馀里无复一人,骑虏之气索矣。
臣在采石探知引兵会于淮东,见开河第二港,决艾陵水通船筏,以窥京口
李显忠到军,即与之商量,令移时俊军于马家渡显忠兼守之,辍李捧一全军,又分采石戈船百艘来援京口督府又留杨存中邵宏渊同力防托,庶保万全
盖臣以诸处探报,知虏兵不多官军,但彼合而我分,故强弱之势遂若相异
自虏得两淮,其兵力渐分,而粮草乏绝人马多病死,故急急采石之战。
既已大败,又将徼幸瓜洲
今我之精兵聚于京口持重待之一战而胜,逆遁归无疑矣。
臣每闻士夫之论,谓采石渡碙砂夹、马家渡大城冈皆为可忧。
臣因亲行江上,知其说有不然者。
盖虏自和州可以出舟于大江者,止有一杨林河与采石相对而已,馀皆下流,别无河道可与大江相通
李显忠遣人深入,探得杨林河中见今别无虏船。
官军战舰皆守河口,则下流诸渡非所忧也。
方逆和州穷日夜之力以造船意谓必有大过人者,故采石战时官军所用船才五之二,以其三置上流
天色垂暮,虏败而走,又不敢大段追袭者,防其战舰或出于不测也。
今乃止百十小舟,殊无笼盖遮掩,如州县渡口所用者,便欲以当官戈船,臣知其伎俩已尽,无能为矣。
初,虏涉淮不旬日直抵大江之北。
臣询之将士,质之道路之言,皆云刘锜王权未尝敢与大敌相接逡巡引避,有一日走数百里者,非战不胜之罪也。
以此八日之战,当诸军扶伤夺气之馀,而旧将已去新将未至,正人危疑中,尚能大破贼军,亟走虏酋,使建康芜湖间民皆奠居者,士卒窃倚王人为重,得以肆力一战也。
李显忠到军,臣与之款,知其忠义敢前,无彼我心。
往时士夫忧其反覆,以臣观之,能立大功以报陛下者必此人也,臣愿以身保之。
淮西之地虽云不守,而庐、濠等州山水民兵多存,近又渐复无为军、巢县一带,已令池州官军分屯守之,则裕溪、大信口无虏船可入,池、黄之境可固,而采石上下必保无虞
臣窃料之,只得京口一捷,则江介之忧可去,而两淮之复度可不至甚费兵力矣。
臣闻千金之子尚不垂堂况于万乘之尊而可履险
臣尝两次面奏乞车驾且驻临安,亦蒙圣慈采录其说。
今愿陛下特审宸虑,少缓六飞之发,以须逆亮之奔北徐图之,天下幸甚
不胜惓惓忧君之诚,惟陛下裁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