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裁抑中贵 南宋 · 李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九三、《宋史》卷三八九《李椿传》、《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二七
臣闻忧先于事,故能无忧;
事至而忧,无救于事。
私忧过计,愿先事而忧之,庶几乎无忧也。
宦者论》曰:「宦者四星,在皇位之侧,盖中门之禁,女宫之戒,审门闾,谨房室不可无也」。
宦人之在王朝,其来旧矣。
臣伏熙宁五年诏书节文:「前后内臣转至承制崇班内常侍,许进一子,与下班殿侍
三班差使内侍省西头供奉官殿头,许进一子,与下班殿侍
诸班内品更不许进。
入内内侍省管诸班内品每年通许五人,馀悉仍旧
内供奉官已下至黄门如愿外官者,比内侍省递加一等推恩
内臣诸司使、副合该儿男前班者,今后更不进内臣」。
时上枢密院曰:「方今宦者数已多,而隶省者又不入内空绝人之世,仁政所不取,且独不可三班使臣以代其职事乎」?
以此仰见祖宗好生之德不惜加等推恩,以全人生世,德至渥也。
不识今尚守此法与否,但见中官比之陛下即位时人数渐多,其势颇盛。
臣又见近年中官火者蚕室中烧死小儿可见宫刑之室、宦官之家皆有之。
臣又闻蚕室小儿十不得四五,少得生全者,岂称祖宗好生之德
臣虑陛下所未闻也。
切缘自古宦官盛衰,系有国之兴亡
不敢远引汉唐之祸,切见宣和之末童贯罪恶贯盈军民怨入骨髓京师百姓群起而攻宦官,杀之者不可胜数,旋致靖康之祸。
建炎间王渊交结宦官不恤军士,遂激成苗、刘之凶逆军士康履杀之,并及其党,遂致明受之变。
前辙不远,言之痛心
宦者体肤既毁,性情柔忍猜疑骄妒不期然而然
其间虽有忠直之人,亦多众所不容,所以互相视效凭恃浸润交结受贿以资相高。
享用过厚水陆厌饫侵渔百姓兴建第宅连亘街陌,始则人畏之,极则人恶之。
畏且恶,以致群起而攻之,上贻国家之忧。
仰惟陛下神圣在上宦者虽渐盛,人虽畏之,未甚恶也。
于此时有以裁制之,不至于极,则永无前日之患,于宦者亦保富贵与国长久,此臣所以先事忧者也。
裁制之道,臣愿出于圣断,官置蚕室,选精于其事者掌之。
应进子者申奏,并保乳入之,俟平复赐其家。
如或不育,愿再进者,听之。
再进不育,是上天不许也,即听进外官以为后,以绝阴伤生之害。
委付差使门禁宫戒之外,毋使干预人材政事严禁士大夫及兵将官与之交通者,稍遵太祖皇帝之制,官品高则外补
《易》曰「君子不出其位」,谓艮为阍寺也。
阍者止于门,寺者止于巷。
圣人之戒,深切著明不可不察也。
臣非不知言出祸生,臣自念陛下恩遇特异不知所报,故惟有忘身徇国庶几万分之一
如臣言可采,乞出于睿旨施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