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杨次山龟山之孙) 南宋 · 林光朝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二、《艾轩先生文集》卷六、《莆阳文献》卷八、乾隆《震泽镇志》卷一二
授徒三十年,不过场屋举子之习,学问一事,虽稍涉其涯,而所以作语及所以传授于人,唯是一律岂敢出场绳尺之外也!
某年近二十,未知龟山所以遗后来者为何书,及随计都下,此说一历耳。
又二三年,中乃得之
是时有周先生尹先生谆谆然八九十岁人,乃文靖公一辈流也。
王信伯得之龟山,施廷先得之于信伯
廷先,吾友也。
廷先每说洞庭野有一人所畏,当买舟同一见之。
不及见此人,廷先死矣。
伤哉廷先!
每对人道说,必为之出涕
廷先乃吾亡友方正字次云之友,某以次云六兄之故,遂定交
某幼岁闻李太白石曼卿为人,即踊跃道其事。
又初读《晋书》,见一样人物,如寒蝉孤洁不入俗调,此心甚乐之
一日次云说古如此,终是不俗六兄云:「此数人孔子之门,恐一日着脚不定」。
某乃悟夫子之门为人准的千岁人物要得入此窠样中,乃为无愧耳。
惜哉!
千岁而上,有多少豪杰可以共学入道者,恨不令闻此语也。
陈寔管宁元德秀姿禀如许,数百年中乃一见,又却不闻道,此为大可惜
龟山先生一徒弟在永嘉不知其存否。
一在三衢,即徐成叟,某旧识之。
前日三衢,已八十馀,从前应举
不应举一件,自是难学。
近日龟山遗书又益出,吾子求之有馀师,乃至远远以书来此!
年来朋友凋落,而某为独存。
某方深忧闻见有所未至,则无所参质,得吾友一纸书,此心耿耿恨不得一相面以毕此说耳。
承所问数条,岂敢有所爱,试道一二,吾友幸择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习车轮运转,此尚未见得如何,才顷刻不去便觉得前者为说之义。
起居语默运转不停,此为时习,才一失节则馁矣。
乃知不馁即为说。
一以贯之」,此是夫子说向曾子,以曾子穷理至此夫子故以是告之。
曾子出,门人问之,是门人未知所谓,故曾子告之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恕云者,谓夫子之道乃如是忠恕,有足者皆可至也,非是忠恕一以贯之忠恕违道不远要当如是发语耳。
致知格物致知初学第一件,不当求之太深。
今以日用件件求之,求之不已,则察乎天地
古人之所言,皆求之日用日用根株文字注脚,须见得日用处,注脚自可晓。
问数不出此,有所未尽,更劳嗣音
判院不敢上状,此为龟山先生文靖公爱子
龟山之学,海内沾受,公之难老后来所愿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