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上宰相书 南宋 · 赵逵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新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五、《宋代蜀文辑存》续补
某尝读三代以下书,切怪治世少,不治世多,反覆详究,私叹初非治不治至于此也。
生时圣贤乘时天下人日趍于无事之境,其形甚微,其来甚密
众人属目未见其来之形,而不知境界既立也。
造作言语,挈而之他,委既成之业,违将乱之时,天力所不能胜。
譬如大江既决,奔溃四出浸淫日久,渐复故道
人力既至,则可以尽复初来之旧,而复忧不务出此,乃多为堤防以障,恶其所当行,而引导其所当避,无怪乎河患不息,而前功顿弃也。
人之言曰:「去来者时也,可否者势也」。
嗟夫
不在立相造命之语而挽之,某知其无足云也。
言语如此,亦可谓不知道者。
我国家以道德仁义统天下垂二百载,阳九之运既去,太一之福斯生,谁与之功也!
共惟太师相公诸中者,如天地海内之辨,亦不足以形容万一,独其见于外者熙然为春,粲然为夏,肃然如秋冬者,人得以指而名目之曰:「此春夏秋冬也」。
安知夫元气初何可别哉?
亦有能言太师相公见于事业者矣。
今天下之人,自以为战国之场,而履衣食之地,无输运之烦,而致安静之福,息金鼓之声,而闻弦诵之教。
朝廷之上,法令脩明典章备举
夫吏尽其职,民安其业,则曰相公使我致此,又安知所以勃然太平扰乱之际者,圣主配天至德,而相公格天大功也。
某闻之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有在上禹、稷为相,禹在上皋陶为相,汤在上伊尹为相,文王在上周、召为相,凡此圣贤者,所谓一德天心也。
至于成王之于周公君臣之际,渐见间隙,则风雷飞变宸心一悟,反灾福瞬息之间,故曰「咸有一德,克享天心」。
周公至此,其视禹、稷皋陶与其身之初,亦有所不足哉!
三代以还,能探天意以立时运,惟主上相公足以当之。
主上至诚以待相公相公推赤心以报主上,君明臣良,知天意之必回,而民以之思治也,断然不疑偃戈植文,以迎天意,以顺众心
是时群议毛起,欲坏成绩,彼方安其未成,而时其将有立也,而不在我者,既有以处此矣。
相公能知天意所在主上能循相公之所议,天亦知主上相公克当,其忻然听之。
是以十馀年间,兵甲寝息五谷时熟天地清明日月照耀南北赤子一岁所活几千万人十年之间,十倍数之为几人哉!
昔之言曰:「活千万人子孙封侯」。
汉室仅能与民休息子孙传国几二百年,况相公生死骨肉不可数记,天之报秦氏与皇宋无穷,人惟曰不足也。
西南鄙人也,以职事至阙下者相公贤开绛帐领袖后进,某隶业功名,亲闻木铎之音。
仓卒之际,相公大业,定大议,某亦亲见之。
惟其何者动植得被教育
自私居今之世,得值禹、稷皋陶伊尹周、召巍巍堂堂岂非天锡之愿毕矣!
受教之旧,亦不负天所赐矣,惟相公召而许之,与录而用之,使某得生成于皋陶之下,不负为皋、稷、周、召之民,志愿允毕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