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中散大夫致仕苏公墓志铭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三、《南涧甲乙稿》卷二○
苏姓在本朝三望族。
其系出梓州者,则太简举进士,为天下第一被遇太宗,入翰苑参大政
眉山者,明允布衣显名,而文忠兄弟同时制举,典内外制,长春官,辅门下省
同安之苏,盛于中间翰林公以贤良方正受知昭陵出入侍从,而丞相亦冠多士南省历事五朝为时宗臣,是相哲宗,具有劳烈
三家子孙,各绍其阀,文献典型相与上下可谓盛哉
公盖丞相诸孙,而翰林曾孙也。
翰林讳绅丞相讳颂,皆赠太师,公于魏国,有传在国史
徙居镇江之丹徒
第五子讳京者,公之考也,终朝请郎,赠至金紫光禄大夫与其兄景、谟,学识行谊,俱称于时
邹志完游定夫崔德符辈,盖其交友,故门下侍郎南阳公尤知之,而仕不获显。
其赠安康郡太夫人欧阳氏者,公之妣也,实文忠公孙女
公讳师德字仁仲
颖悟丰貌秀整丞相爱抚之,以为类我,饮食必置左右未始以去膝下
既知学问,而明敏彊记,其得于父祖,闻于外家,习于游朋,皆过人远甚。
崇宁四年,始以丞相绘像景灵宫恩,补假承务郎,初调和州历阳县主簿,监秀州华亭市舶务
丁内艰服除吕尚书安老江东,辟准备差使,改右宣教郎监都进奏院,充枢密院计议官
请外,得广德军
言者罢,主管台州崇道观者再。
久之通判平江府
公之为计议也,与端明殿学士胡邦衡为僚。
邦衡上书和议,诋执政为可斩,公谓之宜婉也。
邦衡岭外用事者罪公尝预其稿而不以言,遂罢广德矣。
至是王晌平江,议多不侔
建康,公适摄府事,有小人甚者干公以私而不得逞,会公友婿常中丞子正没于邻邑,遂相与谮公,曾与郡守周三畏官钱二千缗致赙,且父子共为祭文,有指执政语,实皆无也,并以邦衡事为證。
丞相大怒,榜御史劾奏,公遂削籍汀州
且下部使者究其事,逮系甚众,势焰熏灼榜掠诬服
之子玭亦停官,盖人人知其冤。
在汀六年践蹈不敢喘息而公买地种竹葺茅其间父子相对读书,将终身焉。
继徙徽州,怒者亦死。
太上皇帝庶政凡流窜非其罪,悉俾自便公父子始得生还仍复故官
方上朝谒太上见姓名识之,曰:是无故远窜者耶?
众谓公且进拔,而政路又有不能知公者,止除通判建康府,然尽还罪籍年月
一岁四迁其位,恬不见喜愠
居官暇日,则与佳宾客郊野访寻六朝旧迹萃集为图,以正昔人传述谬误
阅再岁,始得提举荆湖南路常平茶盐
全州军士啸乱部使者多论守将抚驭
公曰守固有罪矣,军士可不惩乎,乃手书数十督视府,乃庙堂卒用公策,遣裨将市马,道清湘,捕首恶诛之,一路以宁。
代还,复主崇道观
吏部尚书汪圣锡辈荐公,宰辅老成恬退可用,有诏赴行在而公以耄疾力辞丐閒,朝廷特许以再任。
筑室会稽城西镜湖之上,赋诗见志超然有晋士之风。
乾道八年,叹曰:吾不复苟禄矣。
即以右奉直大夫致其仕,时已赐服三品,爵为丹徒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玭通朝籍,以郊祀进封朝议大夫
淳熙二年,以庆寿恩迁中散大夫
四年八月几日,将启手足,与医者语相酢酬晏然而逝,享年八十。
其年十二月壬申,葬于会稽县五云乡陶山之原。
初娶欧阳氏,朝请大夫恕之女,公之舅子也;
再娶方氏,朝请郎元修女,先公二年卒。
三人:长玭也,今为承议郎、新通判明州
琏,早世
瑑,某官。
四人,长适朝请大夫直显谟阁吕正己,次适迪功郎舒康老,次适某官某人。
孙男七人:渭,迪功郎常州晋陵主簿
溱,将仕郎
温、汭、河、濂、湜,尚幼。
孙女二人,长适进士邦杰,次在室
为人温厚乐易介然有守,笃于信行
少事母孝,遭寇乱,与兄亲负其舆而奔。
吕安老之引公自助也,待公甚异,至相约同归田里
安老不幸殁于事,公遂以女归其子。
小官尽职不茍,华亭盐课至百万馀斤。
邸院,值疆埸多事书奏旁午诏命不可稽,率未有条,公以法律定为程度至今用焉。
持节湖湘大抵豪强、惠贫弱,民至越境送之,恋恋不忍去。
其为诗文甚工,韩子苍汪彦章皆称以为不下古人
文集三十卷,藏于家。
闻见殚洽议论据依,自其家传士大夫多从质问故实
及将召归,议者谓宜优文史之选,非必劳其筋力之务已也,而竟不少见呜呼可胜惜哉!
始吾友苏季真志公墓,而自以病弱不能致思,屡以属予,未之诺也。
季真下世而公二子以为请。
追念季真之言与夫家世之契,而顷岁尚及与公周旋,悉其始终,抑又何辞?
铭曰:
世之大患君子信谗。
譬彼烧城,孰救其炎。
谮人者,豺虎弗食。
挤之下石,亦尽其力。
坠而不殒,是为有天。
人谅其冤,天与其贤。
显显魏公,天下中庸
畴克似之,以亢其宗。
魏公不亡,有令孙子
一罹于谗,不起于仕。
既诎而信,兹病以老。
上圣悯焉,其用不蚤。
文而蔚然,行而粹然
黄发之询,奚又舍旃?
稽山之阴,铭以诏世。
植此百年,善其后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