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高邮军曾使君墓志铭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南涧甲乙稿》卷二一
曾宣靖公仁祖太平,晚预定策赐号亚勋,其子孙儒雅才业自为世家
宣靖之子讳孝纯者,君曾祖也,仕至光禄少卿
光禄之子讳宜者,君祖也,仕至尚书虞部郎中
虞部之子讳恬者,君父也,字天隐
崇宁大观间天下学者时好,溺王氏新书,以弋声利
奸臣朝政,至禁锢诸儒之说,俾不得传。
天隐独欲探性命之理,从上蔡谢先生龟山杨先生游,以讲明圣人之道,善类至今称之,以其字行。
留落不偶,仅为朝请郎知大宗正丞以没,其身后之泽始及君也。
君生五岁,葬母李氏哭泣哀慕不异于壮者。
宗丞异之,俾从名士关注学。
再举进士不第,则叹曰,举子之文,务应程度岂若求吾所自得哉,益诵书史,欲见诸行事
起家潭州南岳庙,调钱塘县主簿
钱塘在今为赤县小官奔走不复能顾其职,凡输送之籍率不时,民被追扰甚。
君则督吏注籍惟谨至日稽考,或废寝食
府尹赵子潚号严明,遇僚吏不假词色,惟于君颇尽礼俾摄其属以自近。
就差衢州西安县丞枢密刘珙侍郎周操相继为守,皆器爱之,屡决疑狱于旁郡
用荐者改右宣教郎、知湖州安吉县,浙之剧地,民悍吏猾,事丛集不可区别,宰得善去仅一二。
君独以宽民处之,乃坦坦服化,斗伤为减,狱罕重囚,至以空闻。
新县学舍,延俊秀劝以向道艺,务为善
相率部刺史乞留君,近臣亦荐君可应监司郡守,而君之从父丞相怀适参大政以为嫌,仅除君通判临安府。
其佐府事,裁决无壅,总工役垂拱前殿、建太学御书石经阁,皆以办治受赏
秩满,除权发遣高邮军
陛对,即言:「天下之弊,莫大无实
士大夫议论非不激昂可喜,而职业类茍岁月」。
且引汉文帝张释之不拜啬夫事为證,愿奖敦厚、抑虚诞,以变风俗
又言:「两淮州县类多掊克资妄用,徒知修城池、辟田野为边备然不民和边备之本也」。
上异其言,称善久之
既至郡,即以镇静不扰为先,率敛横取为戒,而游谒馈饷一无所问。
先是帑庾空乏官吏营卒,俸不时给。
君曰吾不妄取,亦不妄用也。
释民之负官贫窭无所偿者凡数千缗,谨征榷、简燕集、罢工役,持之仅一岁,用果有馀,欢呼声闻于道,而不幸君已疾病矣。
君虽宽于治民,而严于驭吏
邑尉非理里正死者,数持达官书来;
掌酤牙校犯罪,请以功赎。
君一不顾而竟寘于法,人用是服君之平,莫敢犯。
淳熙七年九月二十三日终于治所,郡人相罢市哭之。
朝散郎赐服五品
娶陆氏,处士达可之女,封安人
君性孝,温厚长者
宗丞,庐于墓左三年
与其弟居,终身无间言,先世之产,逊而不取
其仕于州县,虽上官屡知,不肯务合以求进
平生书札,有楷法,然与子弟书仆隶约束未尝辄草。
所为文有《约齐稿》若干卷,而教其二子尤力。
其长耆年,次延年同时名礼部,入太学有声场屋
女五,适朝奉大夫军器监丞魏叔介承事郎激赏酒库干办公事王錞、进士毛适、元粹一在室。
孙男四,郇、邲、邮、郯。
孙女一,尚幼。
延年后公十九日亦卒。
耆年以是十二月甲子,奉君之丧葬平江府吴县南宫乡香山之原。
世次乡里国史有传。
曾祖与祖,则皆赠右正奉大夫
曾祖妣祖妣赵氏同姓异族,皆赠太硕人
考累赠朝议大夫,妣赠恭人
君则讳崇,字希元春秋六十有六云。
铭曰:
曾出温陵,其胄奕奕
一门峨巍,逮兹七叶
大者庙堂,次亦侍从
光禄虞衡,慨已弗用。
丞于大宗,既未省郎
孰谓使君,不寘周行
蕴德抱材然温淳。
百里一州惠及我民。
议论不诡,达于帝聪
自其家传以孝以忠。
不即厥身,子孙是宜。
君虽已矣,后为可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