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五贤祠淳熙六年十一月 南宋 · 尤袤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梁溪遗稿》文钞补编 创作地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五贤祠
康使君朱侯熹下车之初,先即学宫濂溪周先生二程夫子之祠于学之西序,属其友张栻敬夫为之记。
则又考古今士之居是邦者,得五人,曰晋靖节徵士陶公本朝西涧居士刘公兵部尚书李公,谏议忠肃陈公,与西涧之子秘丞,复立祠于学之东序,而俾愚记之。
愚闻古之乡先生殁则祭于社,所以崇教化励风俗也。
史称靖节柴桑人,而《图经以为徙居栗里
渊明《还旧居诗》云:「畴昔上京」。
上京在今都城十里,而栗里源去郡一舍,《传》与《集》皆不载其尝徙于此,而独见颜鲁公之诗。
南康故为浔阳属邑,则渊明盖此邦之人不疑也。
刘公居筠阳,慕庐山之胜而徙焉。
天圣明道间,士之怀材道者靡不奋。
气盖世,仕州县一不合意,即挂冠归隐结庐于净隐寺之西涧欧阳文忠公赋《庐山高》以美之。
道原之节,不减其父。
熙宁中用事者欲挽以自助掉臂不顾,若将浼焉。
求为南康酒官以便亲养,遂终其身。
李尚书生郡之建昌少时读书五老峰下。
条例司初建时,公与程明道俱为属,不深辞也。
青苗均输之议出,力起而争之,章十数上,由是去国十五年,晚方召还,旋乞外补
山房苏长公之记,今尚亡恙
陈谏议延平,坐诋蔡氏连斥,稍复官奉祠,自九江来居此邦,盖无几时而此邦之人尊而敬之
五人者,其出处不同,其名节大略相似其所扶世立教,其归一也。
渊明乱世,耻事二姓,故无意于仕,而不失其高
公父子生治世自信所守,故有意于隐,而不害其为介。
李尚书出处进退终始不渝
陈忠肃颠踣撼顿死而不悔
所谓奋乎百世之上,使百世之下闻者兴起,非此五人者而谁欤
今侯负天重名特起二千石,不鄙其民,手摩抚之,民亦安其清静,相戒以毋犯太守条教
侯知邦人之可与为善,思有以风厉鼓发,乃祠是五人者,使凡游乎乡校而睹其遗像,其善者跃然而喜,常若五君子之诱之也;
不善惕然而惧,常若五君子之临之也。
礼义兴行风俗淳厚,将不在兹乎?
抑尝谓古者道化行于乡党之间,必有一乡善士为之表率,生则师尊之,死则祠祭之,故人有所慕而为善,有所畏不为恶。
师友渊源薰陶渐渍,愈久而愈可爱慕。
先王之教不明,而隆师尊友之义废,斯人气质斲丧几尽,后生晚学不复前辈典型耳濡目染,安于末路
为政者,大抵汩没财赋狱讼之间,事之关于风教,则一切指为迂阔,漫不复议,故无以感发斯人善心阴消傲慢之气,变易鄙薄之习。
方且操其堤防笼络之具,形驱而势格之,奸愈不胜,俗日益靡,则诿曰民不如古。
呜呼,民之不如古,无乃吏之所以为教者非欤!
余于侯之所为独有感也,故并书之。
若夫五君子之所行,见于史,此不尽著,特著其所立祠之意云。
淳熙己亥仲冬丁丑晋陵尤袤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