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名义序(绍兴二十七年) 宋 · 周敦颐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吴都法乘》卷一四、《皕宋楼藏书志》卷六五、《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二八
余阅《大藏》,尝有意效《崇文总目》,撮取诸经要义,以为《内典总目》。见诸经中每用梵语,必搜检经教具所译音义,表而出之,别为一编。然未及竟,而显亲深老示余平江景德寺普润大师法云所编《翻译名义》。余一见而喜曰:「是余意也。他日《总目》成,《别录》可置矣」。已而过平江,云遂来见,愿求叙引。余谓此书不惟有功于读佛经者,亦可护谤法人意根。唐奘法师论五种不翻:一、秘密故,知陀罗尼。二、舍多义故,如薄伽梵具六义。三、此无故,如阎浮树,中夏实无此木。四、顺古故,如阿耨菩提,非不可翻,而摩腾以来,常存梵音。五、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而七迷之作乃谓释迦牟尼,此名能仁。能仁之义,位卑周孔。阿耨菩提,名正遍知。此土老子之教,先有无上正真之道,无以为异。菩提若埵名大道心众生,其名下劣,皆掩而不翻。夫三宝尊称,译人存其本名,而肆为谤毁之言。使见此书,将无所容其喙矣。然佛法入中国,经论日以加多。自晋道安法师至唐智升,作为目录图经盖十馀家。今《大藏》诸经,犹以升法师《开元释教录》为准。后人但增《宗鉴录》、《法苑珠林》于下藏之外。如四卷《金光明经》、《摩诃衍论》及此土《證道歌》,尚多有不入藏者。我国家尝命宰辅为译经润文使,所以流通佛法至矣,特未有一人继升之后。翻译久远,流传散亡,真赝相乘,无所考据,可重叹也。云虽老矣,尚勉之哉!绍兴丁丑重午日序。
按:《翻译名义集》卷首,四部丛刊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