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起居注稿 其二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五二、《承明集》卷一
八月十四日戊寅奉上光尧寿圣太上皇帝、寿圣太上皇后尊号册宝仪
昧爽文武百僚集于大庆殿门外幕次,各服朝服
仪仗鼓吹列于殿门外,禁卫等列殿庭
乐正工人以次乐备不作。)
皇帝内服履袍入御幄,易通天冠绛纱袍
出御幄,执大圭,诣殿上册宝幄前褥位西向立。
有司引举册官跪举太上皇帝册,中书令奉册,吏部侍郎押册案;
举宝官跪举宝,侍中奉宝,礼部侍郎押宝案次。
次引举册官举太上皇后册,吏部侍郎押册案,举宝官举宝,礼部侍郎宝案
册宝进行皇帝步从。
册宝降自西阶,至殿下褥位东向置定。
皇帝殿下,面册褥位立。
举册官、举宝官跪举册宝,兴,至殿下当中褥位南向置定。
礼仪使奏请拜,皇帝拜。
典仪再拜赞者承传,在位官皆再拜
举册官举太上皇帝册兴,中书令奉册进行,诣皇帝褥位,置册于案。
举册官跪举册,皇上大圭,跪捧册授太傅太傅受册
皇帝大圭俛伏,兴,太傅奉册于殿东阶下
次举宝,略如举册之仪。
次举太上皇后册宝,亦如之。
皇帝殿下当中南向褥位,少立。
册宝进行,出大庆殿正门
皇帝升自东阶
大圭,入御幄,服履袍还内。
先是阴雨连日,有旨降香祈晴,至是雨稍止,发册宝殿上,故不尽如初礼。
册宝既出,皇帝祥曦殿履袍,乘辇出和宁门,至德寿宫大次
皇帝降辇入次
仪仗鼓吹仪卫等分列于德寿宫门之西外
乐正工人以次乐备不作。)
文武百僚就次,各服朝服以待。
册宝至殿西阶褥位置定(册北宝南。)
侍中已下各就位次,引太傅本班西向立。
皇帝通天冠绛纱袍,出大次,执大圭
将至小次,释大圭,入小次
礼仪使皇帝躬行奉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册宝之礼
皇帝小次,执大圭,升自东阶,至殿上褥位西向立。
太上皇帝自宫履袍出,即御座
皇帝褥位北向再拜躬身圣躬万福
再拜,讫,诣太上皇帝御座之东褥位西向立。
在位官皆再拜
册升,中书令跪读讫,进于太上皇帝御座之东褥位,置册匣于案;
宝升,侍中跪读讫,进于太上皇帝御座之东褥位,置宝匣于案。
太上皇后册宝升,诣太上皇帝御座之东褥位,置于案。
皇帝诣光尧寿圣太上皇帝御座褥位北向再拜俛伏,跪,称「嗣皇帝臣稽首言」。
致词称贺讫,俛伏,兴,再拜躬身
侍中诣光尧寿圣太上皇帝御座前,躬承旨宣答
皇帝再拜讫,诣光尧寿圣太上皇帝御座之东褥位西向立。
太傅称贺礼毕,光尧寿圣太上皇帝降座还宫,内侍册宝入宫
次捧寿圣太上皇后册宝进行
皇帝后从入宫,诣寿圣太上皇后座前行礼略如上仪
太傅在位官移班稍西,拜笺寿圣太上皇后,如拜表之仪,讫,退。
先是六月丁亥,集侍从台谏礼官尊号于都堂
礼官已与执政用「光寿圣」之号矣。
即席左仆射陈康伯援笔云云,吏持白预议者。
或谓尊号始自开元,罢于元丰,今不当复。
太上天下如弃敝屣,顾岂爱此数字哉?
权吏部侍郎汪应辰主之尤力。
或谓主上奉亲也,不得元丰却不为比
于是签书者半,不书者半。
时议文已成,明日进呈奉旨恭依。
给事中金安节中书舍人唐文若、刘瑛,权吏部侍郎凌景夏徐度权户部侍郎汪应辰殿中侍御史张震右正言袁孚监察御史周操、周某、芮烨陈良翰,各以状陈所见,且谓光尧近乎神尧寿圣英宗诞节,尝以名寺,不可用。
庚寅降旨云:「前日议状已令施行,载览金安节张震等别各执所见,今欲从『光尧寿圣尊号之议奉上太上皇帝,以『寿圣尊号奉上太上皇后,尽所以钦崇之意。
已尝奏知,不容但已
第恐数字中有未尽善,更令金安节张震商量疾速来上」。
辛卯安节等请再集官详议
壬辰,有旨不须别议,愿于都堂集议状内签书姓名者听。
安节等遂奉诏
既而有欲俟钦宗服除奉上册宝者。
礼官唐顺宗故事,谓行礼无害,第备乐不作可也
礼部员外郎刘仪凤独上议曰:「谨按尊号册宝典故御正殿用乐,事属嘉礼累朝必俟郊祀庆成然后举行
治平以来,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尊号亦用此礼
降诏即位之初,检举公除之后,时虽不同,事则无异
此皆搢绅先生熟复讲究尽善尽美可以依仿施用无嫌疑者也。
太上皇帝社稷大计,以天下畀付圣子,魏之明元、献文,唐之一祖三宗,皆不足道
是以而下初无专门典故可以稽考,及受授之际,偶馀服制,亦无举行尊号可否之文
然而治平以来记录甚详,情文两尽今日依仿斟酌,寔合《礼经》。
如或嫌疑,失援据,于三经五常之道有所牴牾不独有司失职为议者所非,亦祖宗家法所不许也。
太上皇帝钦宗备礼终制见于诏书,外则用汉、魏权时之文,内则祖宗遂服之礼。
燕享举乐策试御殿,皆其事也,何独尊号册宝而疑之
议者曰:『永贞禅位元和宪宗故事可以引用』。
考之新旧《唐史》、《会要》,自武德以来皆用易月之制,既葬之后之无服。
群臣所上尊号亦多在即位之年,与本朝事体大相远也。
就使可据,则即位而未改元,观俳优丹凤门,观竞渡鱼藻宫,击鞠神策军观乐麟德殿之类,前代亦有引用者乎?
议者又曰:『丧三年不祭,惟祭天社稷,为越绋行事
祖宗虽用唐虞三代之制,而升祔之后祠事毕行,不止天地社稷而已
尊号之礼何独有嫌
备乐不作可也』。
是又不然
祭祀之典难于久旷汉魏以来行之于易月之外
葬而祔庙,虽用乐可也
本朝通用古礼,谓之美事
未终制而上徽号祖宗以为难行
使其设而不作在礼无害,则治平之后太皇太后皇太后尊号何为不于即位降诏之初遽上册宝,而必待三年之后乎?
慈圣光献之于治平宣仁圣烈之于熙、丰,母也。
熙宁元祐之初,犹以所尊为之厌降
主上鸿名徽号盛礼备乐,极人子报称初心不容少有阙文以贻他日之悔也。
司士问礼子游子游诺之。
子琐曰:『汰哉!
叔氏专以礼许人』。
夫子所以之者,以其合于礼也。
不以合于礼者告人,而以意之所安者许之犹曰不可而况一时大典无所依据,轻议而遽行之,恐非臣子所以爱君父惜国体之意。
窃详六月二十九日诏书,已依祖宗故事所有条具典礼,乞俟将来钦宗终制检举以行,则国家盛德美事超冠前古,而主上事亲之礼与情实相称矣」。
议者虽是其言,然谓事亲当权宜而致厚,故不复改。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