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圜鉴塔铭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五、《增修云林寺志》卷五、《阿育王山志》卷一一
不孤起,道不虚行。
续佛慧命,必有其人。
其人谓谁,佛照禅师是已。
师讳德光姓彭氏临江军新喻县人
曾祖崇善,祖尧训,父术,皆乐施,喜释氏,尝籍乡里贫户计口给钱
宣和辛丑岁,母袁氏梦异僧入室,有孕生师,骨相奇异伏犀贯脑
袁州平山妙应大师伯华者,善相,谓此子他时空门梁栋也。
初入小学读书十行俱下
父母继亡,依伯父循以居。
一日,延僧追修,师视佛书素习然。
绍兴辛酉大慧禅师宗杲南迁过邑,师年二十一,望见曰:「此古佛也,吾安得事之」?
自是有意出家
二年,入光化禅院受业足庵普吉,研究宗旨,日以精进
吉还闽,从月庵善果东禅服勤三年
是时妙湛佛心圆觉乾元、越山诸禅刹名僧相望一一咨叩
江西百丈道严冷宝峰择明峭拔,俱入其室
一日,见饶州天台应庵昙华《送化主颂》,叹曰:「此真临济种草」。
亟往依之。
虽箭锋相直,然碍膺未决
复从果老沩山
入寂,还江西,谒典牛天游云岩,见万庵道颜圆通
昙华庐山东林,婺之双林,师皆从之。
丙子岁,闻大慧四明阿育王山,喜曰:「缘法在兹矣」!
已而大彻,慧示以赞,略曰:「有德必有光,其无间隔。
名实相称,非青黄赤白」。
慧归径山明月堂,师奉事益虔。
遇其说法坐下争执抄录一历耳根终身不忘,有问辄举,其慧解盖天资也。
慧入塔,分坐仰山
乾道丁亥,台守李侍郎浩延住鸿福
五年,徙光孝,郡城大火,寺亦焚荡
师念灾馀财施必艰,航海泉州,人竞喜舍厚载而归,殿宇一新
自号拙庵,曰:「吾平生多得拙力」。
孝宗皇帝雅闻其名,淳熙三年春,诏开堂灵隐寺,遣中使赐香
是冬召入观堂,留五昼夜,数问佛法大旨
敷奏直截上大悦,赐福照禅师之号,赠以御颂。
明年再对,进《宗门直指》。
都下应接丐闲山林
七年夏,上用仁宗大觉禅师怀琏故事,亦以育王处之。
移御重华,趣令入觐漏下十刻乃退。
绍熙四年,改住径山,师力辞。
孝宗曰:「欲时相见耳」。
庆元元年,许还育王归老东庵,尽鬻锡赉物,直数万缗,置田,岁增谷五千斛,助常住费。
详见陆待制游记》中。
师尝曰:「佛经有《大报恩》七篇,谓释子尝由孝以极其业」。
乃即水陆堂东偏设位岁时祀其祖祢云。
嘉泰三年仲春,忽语云:「吾将行矣」。
三月十七日手写遗表及贻书常所厚者。
二十日晨兴,集众叙别,歛衣收足,说偈而逝。
三日入龛,容貌如生
造塔全身东庵之后,请谥于朝,敕特赐普慧宗觉大禅师,塔名圜鉴。
僧腊六十夏。
嗣法遍满四方得度一百二十馀人名公贵卿多从海东国人往往望风归敬
六十岁,自汴京育王,寿八十三,师始终适同,兹其异也。
八月侍者正玸持遗书来,谓「先师与公幸接乡邻,同受阜陵异知」,以塔铭见属。
行实同里兵部章侍郎颖为之。
予闻时节因缘,铁啐啄,从上诸圣不能强为,喻筏刻剑,徒增我慢
又况对御法语世已流布得道源流接物机要丛林门弟各存语录,姑叙住世大略如此
铭曰:
我闻万生,各具天性
人有未见,见或未尽
伟哉光公宿习戒定
顿入悟门,遂传心印
福慧两足行解兼进。
巍巍孝宗,见圣由圣
与师晤言,谓发深省
晚归东庵不倦接引
八十三年,报缘已竟。
勿云镜明,昔现今隐。
一物本无何用照映
云谷虚,有叩谁
十方皆空,何论销殒
摘叶拈花系风捕影
持问塔中解颜微哂
按:《平园续稿》卷四○。又见《佛法金汤篇》(续藏经第二第二一套第五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