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郑惠叔知院催乞致仕1196年7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五、《诚斋集》卷六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某伏以即辰廪秋暑退清风戒寒恭惟知院枢密相公首斡钧枢,忠贯高厚,三神咸赞,钧候动止万福
属者奏记,力祈休致俯伏待命寂然罔闻,方切忧惧不知所出
忽张永州归,送似钧翰,告教之词周谆烦悉,若惟恐其意之不遑安,其惑之不尽解也。
夫坐庙堂而深轸山林野夫,被衮绣而不忘平素坠履,此古昔大臣盛德之事,而近世君子绝响而莫续者,今乃独见相公,而独赐于某。
再拜三读不知激烈勃兴,而涕泗横集也。
感谢至骨。
窃观钧谕有云「有请降等,颇觉眼生」,信哉!
斯言可谓切中书词之病矣。
盖其心本生于忧之太深,惧之太迫,故其词愈措而愈拙也。
窃尝闻之夫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传曰:「臣之禄,君实有之。
专禄以周旋,戮也」。
东坡谢表曰:「草木庆云渥彩鱼虾沧海荣光
虽若可观,终非其有」。
某也窃自惟念内之无才德之可称,外之无勋劳之可纪,一日拔自庶僚卑冗,而躐升法从华职,人虽不言,已独不愧
今也求致其仕而安然据而有之,请守其本职本阶而归老焉,岂不于要君之诛、抵专禄之戮而犯非其有而有之之戒乎?
私窃以谓下之人当奉而还之,以听上与夺
若下之人奉而还之,上之人听之,是其分也。
下之人奉而还之,上之人还以畀之,此朝廷不测之命,而吾君吾相不赀之恩也,非其分也,又敢据而有之乎?
窃恐圣君疑焉,愿相公片言以启焉;
丞相诸公疑焉,愿相公片言以释焉。
钧翰又云「谢事之奏似乎太遽」,此又深中某举措之病矣。
然抑又有说。
某旧与乡衮益公乡举则同,征行又同,试春官又同,晚与朱元晦厚善,每与二公书问还往,皆谈心事
辛亥壬子建康时,已动挂冠之兴,与二公书必自叹年齿未及归休之未得,每书或云「恨尚有六年」,或云「恨尚有五年」。
今年及之,乃迟之,迟而又久,岂非躬言之躬背之乎?
是欺人也,非欺人也,欺天且欺己也。
欺之为罪,以天准人君子不以人为重,以天准己,君子不以己为轻。
三罪者,有其一已不可立于天地间矣,况兼之乎?
相公所谓遽,乃某之所谓迟也。
其所以迟者,何也?
圣恩与知己之赐,使人彷徨不忍去也。
今年正月,宜有此请矣。
正月不请六月乃请,非迟而何
今夫千金之家置酒高会而召邻里,礼已成矣,三爵可出,卜昼可止,而主人歌「客毋庸归」之诗,又歌「不醉无归」之诗,此主人之恩也,而客乃忘归必至淋浪颠倒号呶蜩螗,而不知止焉,杜蒉之觯,其得免乎?
爱客而厚其恩,与全客而成以礼,为主人者宜何择也?
某也区区匹夫之尚,而欲取必圣君贤相,某之罪死宜有馀也。
《记》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
又曰:「君子爱人也以德」。
使某而及今年七十之时,未踰冬之日,圣君贤相沛然湛恩厖洪,退以礼而爱以德,全其归以华其老,此非人间世之恩也,实高天厚地严父慈母之恩也。
若犹未也,故当特请屡请,不一请而止也。
放鹤出笼,纵鱼入海,生当荣感,死当冥报天地鬼神照临此心,仰惟钧慈察之,则幸。
不胜惶恐祈扣迫切之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