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今日诏举贤良未有应选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四四、《诚斋策问》卷下
汉高祖武士,而之徒出而为之用;
汉武帝文士,而之徒起而露其能;
唐太宗直谏,而王、魏立其朝;
唐德宗佞人,而卢、赵贡其谀。
盖人君之好恶趋向天下所视,如风草形影也,有所不欲,欲无不得,有所不求,求无不至
譬之金之矿乎山,珠之照乎渊,虽千寻之高,万仞之深,虎狼之所庐,蛟龙之所宫,人望之而不敢迫视千金之子一有所欲,则陆栖水涯珍奇,致之如草芥,初无甚难者。
今我主上即位以来,屡诏广求贤良之士,思得刘蕡之朋龙奋鹭集于赤墀之下,使之倒胸中圭璧洒笔下之波澜,上以砭剂宸聪,下以雨露生民
求之不为不切待之不为不至,而略无一人嗅饵经网以慰上之心者,其故何欤?
议者皆曰:贤良未见其人者,诚以其人之难得,而其科之难应也。
腹笥五经言泉百氏库贮九经之富,龟称五总之灵,如此然后可以贤良学问
道根于正,学根于正,德足以肩袂,名期于奴婢管晏如此然后可以贤良道术
太阿芒刃,若楩楠之健干,可以盘盂可以枢极如此然后可以贤良才器
锦绣五脏雕镂万化文章光燄万丈词源倒流三峡如此然后可以贤良文章
足以龙鳞,辩足以虎牙直气吐而星斗寒,忠言进而金石裂,如此然后可以贤良忠义
必兼是数者而全之尽之,始谓之贤良,此其所以为人之难欤。
愚切以为不然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十步之内必有茂草
物有不求则已,未有无物之岁也;
士有不用则已,未有无士之时也。
盖尝闻之,火之已燃,则无事橐籥
禾之已登,则无事桔槔
多故之日,则贤良为易见;
太平之后,则贤良无所施。
方其黼扆或亏,衮职有阙,补之贤良也;
教化榛芜纪纲颓弛,整之者贤良也。
不有嬴秦弊俗乌有仲舒
不有日食变咎乌有杜钦
不有武后僭窃乌有张柬之
不有阍寺擅权乌有刘去华
不有元昊之逆命乌有富弼张方平
盖天下有可言之事,此不容不至也。
今也六合澄清四海波恬
高堂之君,密席之臣。
刑措日转棠阴,兵寝而风清榆塞
以上治则四时调于玉烛,而五星叶于珠囊
下治嘉禾为之献秀,而醴泉为之荐祉;
以内治则人皆,家为伊、傅
以外治则边亭不鼓,而烽燧不烟。
黄童白叟在在途歌,樵夫牧儿人人巷舞。
太平极治之效超三轶五,光前振后,天下无可言之事,朝廷无可议之政,生民无可陈之病,君臣无可指之失。
天下之士方且鼓舞皇风餐饮化雨不为圣主得贤臣颂,则为缙绅封禅书,以铺张对天之宏休,以扬厉无前伟绩
不为弃物而已,虽有贤良之士,亦何容喙哉,亦何于时哉!
然则贤良所以无人者,非果无人也,特以其政之无所施,而种学绩文归于进士之科,以待上之器使耳。
谓其人之难得岂不厚诬欤!
愚尝闻之,浴不必江河要之洗垢
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取士之科何必终以贤良为重哉,要之得人足矣
魏相之功业固非贤良进也,僧孺之奸慝非贤良欤?
进士之科豪杰林立英俊纷至,则振五经管辖,窥六艺喉襟
擢之鸾坡凤阁,必能骋调燮之才;
置之蓬山德海,必能展判花之手。
置之郡邑,必能坐啸黄堂鸣琴花县
任之按察,必能气摇山岳而威耸鹰鹯
譬如公输之囿、卞氏之肆,雄才瑰宝,取而用之,无不如意亦何歉于贤良哉?
执事之视进士不可谓秦无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