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问诏禁臣苞苴请托1162年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四五、《诚斋策问》卷下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杨墨仁义原于申韩申韩刑名原于道德
秦人焚书于诸侯去班爵之籍,汉俗矫激原于光武名节之士。
天下之事,其所致之由莫不有原。
是故善去蠹者必究其生蠹之由,善除害者必除其贻害之始,善革弊者必审其开弊之端。
何者
诚以其原起于此故也。
昔者魏风之薄原于在位浮靡于是毛玠典选,而鲜衣美服自绝于下。
唐俗之衰原于在位奢汰于是杨绾以当柄,而导从音乐自彻于时
大抵天下之理,上有以示之,故下不得不从;
我有以召之,故人不得不应。
木以其樛而葛藟累,阿以其卷而飘风至,使木与阿而无以来之,则彼胡为而然哉?
呜呼,通此说者可与论苞苴之术矣。
官吏所以苞苴之弊,何缘而起耶?
其必始于权门要官皆趋所向联属之吏思所以媚之,往往珍甘技巧惟恐其后,此苞苴所由炽也。
且以一二言之。
使轺者有所欲,则一道之官吏孰不乐奉承
虎符者有所欲,则一郡之官吏孰不竞趋赴
铜章者有所欲,则一邑之官吏孰不亟于逢迎
如是,则苞苴之弊何以革乎?
窃读唐虞三代之书,见其臣下百吏奉法修职,而不闻有苞苴之弊者,此非古之官吏为独醇也,盖其当时垂绅正笏于庙堂之上者惟知亮天工,而不知所谓利;
分职属于槐棘之位者惟知代天工,而不知所谓利。
司徒者知掌邦教而已,利则不知也;
司马者知掌邦政而已,利则不知也。
彼其居于上位廉洁如此则天下之人虽欲以苞苴其所欲,乌所得哉!
苞苴不行唐虞三代,良有以也。
乃若汉唐以来何其纷纷耶?
泽要者鬻权选举鬻官典刑鬻狱修史者鬻辞。
贿赂公行货易成市士大夫安而为之,习而成之,恬不知愧
且如韩安国贪财嗜利,而受淮南之金,九卿贵者若是,馀何责焉?
田鼢市买郡县器物相望于道,以至诸奏珍物玩好不可胜数列侯尊者若尔,他何罪焉?
至于李逢吉之党有八关十六子之号,凡所请求,先贻关子,后逢吉无有不遂,则欲其不为苞苴不可得也。
王叔文得君,乃通天贿赂日月不阙,且裁巨匮之窍以受珍,则欲其不为苞苴,又不可得也。
然则苞苴之风所以盛行汉唐之际,推寻其原,宁不有自乎?
恭惟主上比降诏旨,深以苞苴为戒,且谓居上位者必有所欲,而人得其所欲以请托之私。
呜呼大哉王言真知所以革弊之原矣!
将见纶綍一下,内而朝廷,外而百官莫不精白一心,以承休德,则苞苴之风何患不戢哉?
明策下询,且谓在位在服怀精白之操,励廉耻之节,以无负明天子之意,愚虽不敏,请毕其说。
尹翁归之治扶风也,有欲托其邑子者,畏翁归而不敢言羊续之为太守也,有遗一鱼者,挂之于庭,后复有献,则出以示之,献者愧而止。
使今缙绅之间皆得若人郡下百吏有复为苞苴以济请托之私者乎?
区区之意,惟愿居上位者清心寡欲,而正以待之,则苞苴之弊不期息而自息。
所谓澄其源而流自清,端其表而影自正,诚在于此执事大人无以为无甚高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