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丞相太保魏国正献陈公墓志铭1188年6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六六、《诚斋集》卷一二三、《永乐大典》卷三一五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皇天祐宋,俾万亿年作民主,自祖宗暨于中兴,必畀以杰魁文武之佐,负大公至正之望,为一世善类之宗。
故其人未用而天下望之,既用而天下悦之,既去而天下惜之。
其进其退,君子小人视之为己用舍四海生灵视之为己戚休中国四夷视之为国轻重
仁宗时,则有若杜、韩、富、范;
哲宗时,则有若司马文正
高宗及我圣上时,则有若广汉张公、莆田陈公。
磊磊堂堂后先相望伟如也。
初,绍兴庚辰辛巳间,虏情猘甚,国势臬兀天下之望在张公,而廷臣莫敢以闻。
首请用张公以大慰民望、卒安宗社者,陈公也。
是时万姓三军称张公为都督,而陈公为小都督,其系人望如此
至如乞斩大珰张去为,尼外戚钱端礼之相,逐倖臣龙大渊曾觌,议复奏审之法,及极言近习弄权债帅纳贿等弊,皆根柢天下治乱天下称诵卓诡绝特之举者,皆陈公云。
《诗》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淳熙十有三年秋七月二十有二日,民之无禄,少师、观文殿大学士、魏国陈公以薨闻。
天子震悼,对辅臣惊叹久之,为辍视朝,又再辍视朝
太保谥曰正献令官治葬。
十五年七月二日,葬于莆田县保丰里龙汲山。
朝奉郎,直宝文阁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朱公熹状其行,其子守以请铭于太史氏,而庐陵杨万里执笔待罪厥官,铭其可辞?
公讳俊卿字应求其先颍川人
永嘉之乱太尉广陵郡公准之孙西中郎将南迁泉江
历唐、五季,而太尉十九世孙真、二十二世孙峤沆始居莆田
自沂公以降,以好施闻。
公生而庄敬,不妄笑言,七八岁知学。
冀公薨,执丧成人
少长自厉绍兴八年举于礼部知举朱公震张公致远得其试文曰:「公辅器也」。
首选,有不可者屈居第二
左文林郎泉州观察推官
秩满,改宣义郎
故事,当入馆学,时相秦桧察公不附己,以为南外宗教授
终更造朝道中一日心悸,亟驰归,冀国夫人即世,乃以是属疾云。
服除员外通判南剑州
死,乃以秘书省校书郎召。
非公未尝执政
今天子为普安郡高宗宰相择可辅导者,争欲植所善
高宗不可,命择馆职静厚者,乃以公对。
著作佐郎,兼普安郡王府教授,寻迁著作郎
在邸二年讲说常傅经以规。
司勋礼部外郎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韩仲通以狱无辜秦桧党尽逐,仲通独全刘宝总戎掊克,并按抵罪
宰相汤思退秉政国言籍籍,会无云而雷,公言:「思退文艺有馀,器识不足无以重任」。
诏罢思退
金虏自燕徙汴,谋入寇中外震恐
杨存中久握兵柄,尤以掊克交结得幸,士皆怨咨
三十一年春正月望,大雷雹已而雨雪
公引春秋》书雷雪相距八日,其变有渐,今一日并见,此夷狄中国臣下威权之象。
遂弹存中天子为罢存中而夺之兵。
时虏衅已形,公言宜蚤择大帅,尽护诸军,而在廷莫有堪其选者。
旧臣张忠献在,困于谗,谪居湖湘中外翕然归之。
上心益疑,公上疏曰:「窃惟今日事势危迫军民士夫皆曰张浚忠义文武,且习军事可当阃寄
臣素不识,亦闻其人意广才疏,虽有勤王之节,安蜀之功,然其败事不少
特其许国之忠,白首不渝廷臣未有之者
窃闻谮者言其阴有异志,若付以权,恐渐难制。
浚之所以得人心、伏士论者,为其有忠义素心也。
若其有此,人将去之,谁复与之?
臣愿陛下察其谗诬,略加辨白,且与除一近郡,以系人心」。
大悟
宦官张去为阴沮战议,且请避狄,公请斩之。
愕然曰:「卿仁者之勇」。
明日,除权兵部侍郎
后数月,竟用张公守建康
边报益急,王师始北渡江,据要害,然战议犹未决
公言:「今守禦略备,士气亦振。
北虏若来,持以重兵,捣以间道上策也。
严备禦,开屯田中策也。
受其甘言敛兵增币,无策矣」。
虏兵寻渡淮,受诏经理浙西,我是以胶西之捷。
公劝上进建康,上然其计。
未发而虏自乱杀亮,新酋遣使求成朝廷议所答。
或曰归疆者实利正名虚名,多附其说。
公亟言曰:「今日正名之日也」。
今天受禅,公入对,陈戒恳切,且言:「今日之事必也清心寡欲,屏远便佞用志专,见理明,则邪正分,功业就」。
七月,迁中书舍人,寻以其职充江淮东路宣抚判官兼权建康府事。
时上即位慨然有雪雠耻之志,方属张忠献公以阃外事顾在无可使佐之者,以公忠奋发沉静有谋,故有是命。
公与张公协谋效力,大饬边备
十一月,召给札时弊,公陈十事,曰定规模,振纪纲,励风俗,明赏罚,重名器,遵祖宗之法,杜邪枉之门,裁任子之恩,限改秩之数,蠲无名之赋。
其杜邪枉之说曰:「比来右近习名闻于外,士夫以身附炎将帅以赂易官」。
隆兴改元都督府建,除礼部侍郎参赞军事
张公初谋大举北征,公以为不若养威观衅,俟万全而动,从之。
会虏盛兵聚粮边邑,诸将谓秋高必来,不若先之
张公以为然,乃表出师
是时六月,师兴,出虏不意
幕府盱眙大将李显忠邵宏渊连下虹、灵壁二县,禽其大将周仁、萧琦,缚至麾下,将乘胜长驱
曰:「盛暑兴帅,深入敌国,皆兵家所忌,宜亟还」。
张公亟檄显忠班师,而显忠等已进破宿州
虏亦大发河南之兵以来显忠鏖战城下,自朝及昃,杀伤过当,虏气熸焉。
中兴以来王师之捷,鲜有此举。
夜雨不相知而惊,虏溃而北,我师溃而南,而流言以为我师失利,虏且乘胜而至,主和议者又侈其说以摇众。
从张公驻兵不动,溃兵闻之,稍稍来归
其实,所亡失数千人
张公檄公亟入奏公见具道其事,且曰:「胜负兵家之常,愿勿以小衄沮大计」。
上曰:「朕任魏公不改」。
张公抗章待罪,公亦请从坐。
不得已,诏皆贬秩二等
汤思退复相,公以尝论思退请罢不许
谏官尹穑阴附思退,议罢张公都督,复以宣抚使扬州
公上疏曰:「今使都督甚重之权,居扬州必死之地,凡所奏请台谏沮之,如此人情解体
方为贼饵之不暇,且近画两淮备禦之计,惟保险清野,可挫贼锋陛下既许之矣,今议者之言乃如此
尽室以往,有死无避,然负天重望一有蹉跌人情震骇,臣恐江上之事,将有不可测者。
议者但知恶而欲杀之,乃不复宗社计。
愿诏中外相与协济,使得以毕力自效」。
感悟,即召张公复开督府,卒召相之。
然不数月,竟为思退等所挤,遣出视师,遂不复返而公亦累请罢
明年五月,乃除宝文阁待制、知泉州
固请祠,除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思退贬死,上乃思公言太学生数百人伏阙下拜疏,请起公。
上劳再三公引欧阳脩、司马光之言,极论朋党之弊,以为绍圣、崇、观以来,此说肆行,实基靖康之乱。
近岁宰相罢黜,则其所用之人不问贤否一切屏弃,此钩党之渐,非国家之福。
吏部侍郎,寻兼侍读同修国史
尝言:「本朝之治惟仁宗为最盛,愿陛下治心修身立政用人,专以仁宗为法,此今日之要也。
大臣受任不专用事不久不能一身众怨,此今日之敝也。
人才国家命脉气节人才命脉
祖宗盛时作成涵养名公巨人争以气节相高。
蔡京秦桧用事,摧丧略尽今日之戒也」。
于是有意大用公矣。
钱端礼戚里秉政骎骎入相馆阁之士相与上疏斥之,皆为端礼所逐。
工部侍郎王弗阴附之,公抗疏本朝无以戚属宰相者。
进读宝训》,适及外戚事,公又极言
本朝家法外戚预政,最有深意」。
上首久之
端礼由是深忌公。
公力求去,除宝文阁直学士、知漳州,改建康府
公既去,而端礼亦卒不相
二年,召为吏部尚书
时上犹未能屏鞠戏,又将畋白石公上疏力谏,至引汉桓灵、唐敬穆司马相如言以为戒
后数入对,上迎谓公曰:「前日之奏备见忠谠,朕决意用卿矣」。
十二月,诏馆虏使,遂拜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首荐名士陈良翰林栗刘朔
龙大渊曾觌旧恩怙宠士夫颇出其门,言者往往获罪
公馆客,大渊为介,公见不交一言大渊造门不答。
中书舍人洪迈来见,语曰:「人言某当除某官」。
曰:「何自得之」?
以渊、告,公具以语质于上前曰:「臣不知平日除目两人与闻乎,抑密伺圣意窃弄国权也」。
上曰:「朕何尝及此辈」?
即黜二人
知枢密院事虞允文入谢德寿宫高宗语之曰:「卿与陈俊卿同在枢府俊卿方正」。
公以两淮荆襄藩篱未固,言于上曰:「备边经久之计,不过屯田积粟增陴隍、训卒练兵而已
今日任人太拘,而边郡尤病。
谓宜广求人才,勿间文武,使陈所见,与定规模,悉如太祖皇帝所以李汉超马仁瑀辈者。
分之以兵,使自为守,饶之以财,使自为用」。
虏使来庭,公以故押宴
使者私觌,其牍不名,公却之,使者书名
移书边吏,求归亡命,上顾辅臣议所答,曰:「俘虏叛亡否,此载书也」。
镇江军帅戚方掊克军士嗟怨言者及之。
公奏:「外议内臣中有方者」。
上曰:「朕亦闻之。
罪固不可贷,亦当并治誉阿者,以警其馀」。
即诏罪而以内侍陈瑶、李宗回大理,究其贿状。
虏使来贺会庆节上寿,适郊礼散斋不用乐,公请令傧者以礼谕之。
亲郊,霖以宰相叶颙魏杞策免,公亦请罪
越数日,除参知政事
言于上曰:「执政当为陛下进贤,退不肖,使百官各任其职。
至于细务,宜归有司庶几中书之务稍清,而臣等得悉力于其急务」。
从臣梁克家莫济外补公言二人皆贤,其去可惜,盖有惎间者
于是洪迈奸险诡佞不宜人主左右,黜之。
七月宰相蒋芾以忧去,公独当国,寻兼知枢密院事
中出恩泽者,许得寝之。
上曰:「卿能尔,朕何忧」?
每劝上亲忠直纳谏争,抑侥侥,肃纪纲,讲军政,宽民力用人随才,无求其备。
异时将帅不见执政,莫别能否,公日召三数人与语,察其材智所堪而识之。
首减闽盐,罢江西籴及广西折配米盐,蠲诸道积逋以大万万计。
上于公言听谏从,于是政颇归中书矣。
龙大渊死,上念曾觌,欲召之。
曰:「自陛下出此两人中外咏歌圣德,今复召,愿罢臣」。
遂止。
殿帅王琪奉诏行视淮城还,荐和州教授刘甄夫上命召之。
与同列请其所自,上曰:「王琪称其才」。
曰:「将佐职也,何与教官」?
上曰:「可召问之」。
公退皇恐不知所对。
扬州传诏增城,今既竣事公请于上,上曰:「无之」。
曰:「此矫制也」。
退至殿庐,召诘之,叩头汗下
公亟奏曰:「诏边臣增城,此大利害,大纪纲大号令也,而得诈为之。
令甲曰,诈为制者杀」。
于是诏削秩,罢之。
先是密命诸军朝廷多不与闻,公与同列请自今百司受诏处事并闻朝廷奏审焉。
至是复以为言,从之,寻收前命
上谕执政曰:「禁中欲取一饮食,亦奏审乎」?
公言:「祖宗成宪著在令甲且如三衙发兵,则密院不可不知,每事奏审,乃欲取决陛下也。
今命下复收,中外惶惑,且将并旧法而废之矣。
意者陛下意也,将无小人因此阴以微言上激雷霆之怒乎」?
翼日面奏,上曰:「朕岂以小人之言疑卿等耶」?
同知枢密院事刘珙进对,语切忤旨,诏除端明殿学士在外宫观公力争之曰:「当与大藩」。
上乃以江西
乾道四年十月制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为相以用人己任所除吏皆一时选。
尤抑奔竞,奖廉退,或才可用而伐阅尚浅,即密荐于上,退未尝以语人。
有忽被召除用,而不知所自者。
名儒朱熹三荐之,不知也。
每接朝士牧守来自远方者,必问以时得失人才贤否
给舍勉之曰:「朝廷政令,公等意有未安,勿惮举职」。
又以两淮备禦未设,民无固志,请于扬、和二州各屯三万人,仍书民数,率三男子者家一人民兵,要使大兵分屯要害,以扼腹背民兵各守其城,以相犄角
虞允文宣抚四川公荐才堪宰相,上即召允文枢密使
至是,拜公左相允文右相乾道五年八月也。
允文建议遣使北虏,以陵寝为请,公面陈未可,复手疏以为恐慕虚名而受实害,事得小缓。
曾觌秩满,公预请以为浙东总管,上曰:「意似不欲」。
曰:「属者陛下甚盛,或谓必复来,今果然
愿捐私恩,伸公议」。
又诏进官,曰:「无名」。
遣使北虏正,乃请以为介,还以故事迁其官。
枢密承旨张说欲为亲戚求官,惮公不敢言
会公予告,请于他相,得之公卒不与吏部尚书汪应辰李垕应制,有旨召试权中书舍人林机独试,非故事
公奏元祐中谢悰亦独试。
谏官施元之意沮汪应辰不为也。
公因极论其奸,遂罢二人
明年允文复申前议,上以手札谋于公,公上力争之,继力请去。
观文殿大学士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
辞行,犹劝上以泛使未宜轻遣。
竟遣之,不获要领云。
曾觌亦召还,遂建节旄,历使相,以跻保傅士大夫莫敢言者
福州,政宽而严于治盗
明年定海水贼倪郎侵轶闽广,海道骚然
公召统领官郑庆授以方略,庆颇逗留,以风为解。
植旗于庭,视其所乡,庆惧昼夜穷追,遂悉禽之。
上嘉其功,特迁银青光禄大夫
闽盐故事,官自鬻之,转运判官陈岘改为钞。
公移执政以为法行三十年,州县稍无横敛百姓亦各安业,此不为不利矣。
今欲改之,不可
竟改之,已而不行
明年力请投闲,遂以提举临安府洞霄宫里第
淳熙二年再命福州,民习其政,不劳而治。
会有诏尽发本道戈船选卒,公奏留其半。
大旱,且火,且星陨,且地震,公悉以闻,上赐笏带药物
三年太上皇帝圣寿七十,庆赐宇内,公以绍兴从官特转金紫光禄大夫
四年,累告老,上迟回累日,乃除特进提举洞霄宫
五年五月,起判隆兴府,改建康府、江南东路安抚使行宫留守,且诏入奏
既至都人聚观咨嗟,喜公之将复用也。
见于垂拱殿,上为改容加敬,命坐赐茶宣问款至
公因从容言曰:「择将当由公选
臣闻诸将多以贿得之军政大坏矣」。
上曰:「前日郑鉴亦云」。
,公婿,故及之。
曰:「小臣论事陛下和颜听纳中外仰服
然诸将交结,用不以材而以货,则下不服」。
上曰:「然」。
又曰:「陛下用人当辨邪正,当由朝廷
曾觌王抃招权纳贿荐进人才,而皆以中出行之。
口语籍籍,恩归此辈,谤萃陛下」。
上曰:「小者或勉徇之,大者此辈何敢预」?
曰:「此辈未必明荐也,或伺知圣意而传于外耳
禁中一事外间必闻,皆此曹也。
愿严戒敕」。
上遣中使赐金犀带茗香。
明日辞行,因奏曰:「臣去国九年,重入脩门,见都下谷贱人安,惟是士大夫风俗大变耳」。
上曰:「何也」?
曰:「曩者士夫私趋者十一二,尚畏人知,今则公趋之者十七八,不畏人知矣。
人才进退由于私门,大非朝廷美事」。
上曰:「不敢
有请,朕多抑之,继今不复从矣」。
曰:「陛下之言虽如此其如外间欢传,某由某荐,某出某门,此曹声生势长,台谏侍从多出其门,朝廷唯命是听,孰敢为陛下言者
将帅贿交又特甚者不惟士夫言之,吏卒能言之,独陛下以为无有耳。
陛下信任此曹,坏朝廷纪纲,废有司法令,败天下风俗,累陛下圣德,臣实痛之。
陛下勿忘臣此四言者」。
上曰:「卿到建康,见兵将如此者以闻」。
公去建康十五年,父老喜公之来,所至相聚百数焚香迎拜
为政平易宽简,悉罢无名之赋。
府有军屯异时多为民害出令,犯者以军法论,诸军肃然
行宫管钥宦者主之,留守待之部使者
时节按行殿中,则宦者置酒西向坐,而留守为客,甚或邀饮其家。
公悉罢之。
建康淮南一水间,每边头利害知无不言
北境有盗百馀焚掠淮阴公请严禁吾民越疆盗马者,增濒淮县兵之戍者,不受北来归者。
先是,上念诸军有孥众而廪不赡者,出缗钱畀三总领司,各十万,俾市易岁取子钱之五以优给焉。
有司旁缘,尽笼商贾之利,阴夺关市之征。
公请罢之,而岁捐券三十万于一司,给孥众者半,犒大蒐者半。
时上下文书于外,多不用符玺,谓之白劄子,率用亵御特送,而廷劳同王人
至是枢密承旨王抃所亲以白劄来,吏白近比,公不奉诏,因上疏曰:「号令出于人主,行于朝廷,布于中外古今所同也。
间有军国几事,或禁中细札,亦必用玺书行之,此所以示信而防伪也。
今乃直以白劄谕指隃度事宜于数百里外,异时缓急,或钱谷所出,或师旅有兴,或边防是经,系乎国家大利害者,能保其无伪乎」?
上手愧谢
公寻上章复告老答诏不允,除公少保益封
固辞上手札尉谕再三,乃受。
江东旱甚,上诏公预讲荒政公请米斛三十万、谷二十万,公州县振粜,而又继以发常平除田租之逋,罢淮东之籴,蠲米商之征。
从之,惟所贷谷米才得十七分之一云云
公设有政,米舟四集,民无流徙
八年正月,复告老,累诏不允而公请益坚。
二月,除醴泉观使进封申国公
九年正月年七十,元日即谢醴泉之廪,申前请,凡五表,上又手答却其章
是岁亲郊召公侍祠,公固辞,又三表手疏告老
不得已,诏以少傅致其仕,进封福国公
有司法当给全俸,公按富文忠公故事独受少傅之禄,馀悉上还。
十一年十月七日,上以公生朝遣使手诏金器药香
十二年,又诏公侍祠圜丘,且来岁增上太上尊号,且庆寿陪班。
上谕宰臣曰:「陈丞相久不相见,宜趣其来」。
手札书其末曰「付陈少傅」,而不名
公竟固辞
庆典告成册拜少师进对魏国公
及属疾且革,夜半手书一纸诸子:「勿祈恩泽,勿祷浮屠,勿立碑请谥」。
遗表惟以「忠良复境土」为请。
诘朝,整冠定气,安卧而薨,得年七十有四
公忠天至,尤好礼,终日惰容
虽疾,见子孙必衣冠
遇人少长,以一诚实,一言终身可复。
平居若不出诸口,而在朝危言正色,辨邪正,斥权要无所顾避
心平气和,无近名意。
国事大体,务持重
中书尤爱名器,抑侥倖,故小人不乐
上屡称其忠诚贤相云。
公性宽洪无私喜怒泛然若无所亲疏,而好贤之心实笃。
雅善端明殿学士汪公应辰敷文阁学士李公焘,尝曰:「吾待罪宰相无过举者,二公之力」。
治郡风教民有骨肉讼者,譬以义理,争者感泣
自奉甚约,食日一肉,而一衣或二十年。
禄赐多以分人,抚爱宗族恩意甚备内外缌功素服终丧
在官不受馈问
建康部使者及诸大将故事月饷,公不欲异众,别储之以周士之贫者。
将去,尚馀万缗,悉归之官
公于外物澹然,独喜观书,病犹不释
其学一以圣贤为法,于释老未尝问。
尝有诗曰:「吾未暇师粲可」。
文集二十卷
曾祖讳仁,祖讳贵,父讳诜,皆以公贵赠太师,沂、昌、冀三国公
曾祖妣黄氏,祖妣李氏,妣黄氏、卓氏,赠徐、昌、越、冀四国夫人
配聂氏,封唐国夫人
子男五人:寔,朝奉郎通判泉州事;
守,承议郎权发遣漳州事;
定,承奉郎,蚤卒;
宓、宿,皆承事郎
四人:长适进士黄洧,次适故著作佐郎郑鉴再适太常少卿罗点,次适奉议郎通判漳州梁亿,馀幼。
孙男四人承务郎
址、坦,承奉郎
塾,未官。
六人
铭曰:
宋十一叶,有赫有嶪。
振天之纲,乾道惟皇。
惟皇惟肖,肖我高庙
肖我祖宗,追而与同
庆历元祐绍兴乾道,宋之圣时郅隆四之
摅国宿愤信威狁。
六月之师,周宣之奇。
大丑仁琦,麋之以归。
自此疋马,詟不南下
谟明何人
猗张与陈。
谈者仰目,曰大小都督
大勋骎骎,卒坏于成。
张公既丧,久艰厥相。
皇相陈公,奋熙载庸。
正臣表治,万物吐气
劝皇德心烛理自明
皇德一正万国以定
一时群材,驩为公来。
若凤斯翙,万羽斯会。
色夷气温,皇知爱君
君有难启,事有难止
不费颊齿,投水
乾道之隆,万祀攸崇
走职太史作诵万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