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宋故少保左丞相观文殿大学士少师郇国余公墓志铭1202年12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六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圣上御极元祀始初清明德新又新。
首选于众,得一名相
匪梦匪卜,决以人望
弗岩弗渭,得之在廷
杨绾之清,有司马君实之诚。
其知国如知医,守法如守城,好贤知好色用能柱天扶日耆定周鼎,徐声怡色,措国泰山懋勋芳烈至今怙焉。
左丞相郇国余公其人也。
或曰:「公贤固也,如不久何?
上眷方隆,民瞻方辑,善类方凑,一揖而去,挽之不留,招之不出贤者若斯乎?
使天下遗恨也」。
曰:此公之所以为贤也。
自古圣贤君子用世能无遗恨也乎?
斯恨也,不在天下必在己。
恨在己者,天下疾之也;
恨在天下者,天下惜之也。
天下遗恨,而吾始无遗恨矣。
唐之名相不少矣,天下遗恨一人而止耳,曰韩休
本朝名相不少矣,天下遗恨一人而止耳,曰杜祁公
天下何恨于二公也?
在位十月而去,祁公在位期年而去,盖不究其用,不竟其业也。
二公可恨
天下不能不恨也。
之者,惜之也。
仲尼曰:「如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仲尼云然,况公与韩、杜乎?
此公之所以为贤也。
公讳端礼,字处恭,世占名数于衢之龙游
稚而读书一过成诵
年十三,文已惊人
绍兴二十六年里选,赋《至公广招贤之路》云:「圣如文考太公归而伯夷归;
明若昭王乐毅往而剧辛往」。
有司异之,贡以前列,遂第进士
初尉宣之宁国,历江西安抚准备差使,知湖州乌程县。
孝宗监行都进奏院主管台州崇道观,除监察御史大理、太常二少卿,兼太子侍读,兼权礼部侍郎,除权兵部侍郎,兼权吏部侍郎,兼太子詹事,为贺金国正旦使
试吏部侍郎知太平州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凤翔府上清太平宫
光宗嗣位,召为吏部侍郎,除权刑部尚书,兼侍讲,以焕章阁直学士知建康府江南东路安抚使、兼行宫留守
召为吏部尚书、除同知枢密院事,改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除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拜右丞相,迁左丞相,以观文殿大学士隆兴府、江南西路安抚使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判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
奉祠,除判庆元府改判潭州
积阶左迪功郎特进,爵自龙游县至本郡公,邑自三百户至八千户,食实封二千九百户,致仕少保、郇国公
嘉泰元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于潭之州治享年六十有七。
公之尉宁国也,以获盗应改秩,公不上功状,曰:「以人命易己官,忍为之」?
公之在江西幕府也,帅陈之茂称其文壮而丽,谈于诸公间,章交公车,遂改秩
公之宰乌程也,邑之政旧听于巨室,宰一摇手辄逐去。
公曰:「去等耳。
得罪细民去,宁得罪巨室去」。
缿筒日数百纸,决事风生,事棼如猬,庭寂如水鼠辈落胆鹜行股弁
有富估抵罪,吏不敢逮,公命面缚以来
其人扬扬,公曰:「是必有挟」。
未竟,吏持一文书至,乃本部祥刑使者张宗元书。
公不启视,竟置之法。
湖之六邑病于口算之征,谓之丁绢钱,率三氓出一缣
自大观始,岁为疋者六万五千二百有奇不输绢而输其估。
其初一绢之估为钱者千,其后千钱者五。
公以民病告于太守单夔,请以上闻,令七氓出一缣,郭内二邑以钱为缣,郭外四邑以缣为缣。
即以闻,且令公中书面陈便宜
丞相虞公允文嘉叹,即言于孝宗岁蠲缗钱六万。
公归邑,父老万数郊迎,感嘉上恩,罔不呼舞
部使者太守列其治最
淳熙元年召见孝宗天颜有喜
是时帝意锐欲复中原在廷知其未可莫敢遏者,公言于帝曰:「谋国决胜之道,有声有实。
弱者先声后实以詟其气;
强者,先实后声以伺其机。
汉武匈奴之困,亲巡边陲威震朔方,而漠南王庭者,詟其气而服之也,此先声后实之策也。
越之谋吴则不然,外讲盟好内修武备,阳行成阴结援于齐、晋,教习之士益精,而献遗之礼益恭,用能一战而霸者,伺其机而图之也。
此先实后声之策也。
今日之事与汉大异,而与越相若
故汉之策不可于今,而越之策不可不讲也。
愿阴设其备而密为之谋,运庙谟静谧之中,示敌人辑睦之意,使形声俱泯,观其变而察其时,则机可得而图矣。
古之投机有四:有投隙之机,有捣虚之机,有取乱之机,有承弊之机。
敌有内衅,若匈奴困于三国之攻,而宣帝出师,此投隙之机也;
敌有外事,若夫差牵于潢池之役,而越兵入吴,此捣虚之机也;
敌国不道,因其离而举之,若晋之降孙皓,此取乱之机也;
敌人势穷,蹑其后而蹙之,若高祖之项羽,此承弊之机也。
机之未至,不可以先;
机之既至不可以后。
以此备边安若泰山以此应敌,动若破竹惟所欲为者」。
帝喜曰:「卿通达国体」。
既退,帝谕宰臣不次用公,宰臣以公不诣己,止除奏邸
谒告迎母,遂有归志
请为祠官,故除崇道。
丁忧,既除丧不入脩门
谏大夫萧公燧荐公可御史,萧初不公识也。
淳熙五年七月召见,言守令以掊克病民将帅侵牟病军,用人宜先行实,后才能,择吏宜举廉平,优劝奖
初,孝宗惜其去,至是喜曰:「卿自此当以身为朕用矣」。
遂除台察
是时三察无缺员者,特增一员处公云。
其所击排不避权倖,或不恪官守而隳职业,或内怀奸罔而败风化,或超资而援恩宠,或依势而夺民产,皆斥去之。
又言:「士大夫之俗以媮安为贤,以苟得为能,在朝者计日以求迁,在外便文自营
监司喜怒刺举将帅缔结勋绩
宜进特立之士,以开众正之路。
宜屏附丽之徒,以杜群枉之门」。
事皆施行
公之贰廷尉也,宣教郎王定国者,以守御之功得官宰掾修怨,诬之以为伪官,白之中书
时宰主之,独参政周公必大不以为然
时宰怒,以付廷尉令人谕意啖公以法从
公审其非伪,以白时宰时宰诘问声色俱厉,公不为屈,竟全之。
公之贰奉常也,时奉常虚位孝宗面谕执政曰:「余某可为之」。
庀职之翼日,有诏欲来岁祈谷上帝仲春躬耕籍田,令礼官讨论明道故事三日以闻。
公言:「国朝祈谷之制,合祭天地圆丘前期朝飨太庙,其仪视冬至郊祀之礼,此太宗祈谷故事也。
若乃明道之制,则异此矣。
宫中火之后考室落成之初,故于天安殿廷谢天地,因之明年仲春耕籍
明道一时谢灾之故事也,非祈谷定制故事也。
今欲祈谷耕籍,必合祭天地圆丘,必前期朝飨景灵宫太庙,乃可也
欲如明道之制,行之于殿廷,不可也」。
仪曹奉常集议
中书有谓礼可义起,公曰:「礼固有可以义起者,至于礼之大体则不可易。
古者而后耕,以其于郊,故谓之郊,犹祀于明堂,故谓之明堂也。
明道谢灾之制,则与祈谷异矣。
今以郊而施之殿廷,亦将以明堂而施之坛壝乎?
礼之失自始,不敢奉诏」。
帝曰:「礼官不可则止」。
公之贰铨曹也,铨法所用有法有比。
法者,上世成宪之经也;
比者近世湛恩之权也。
经有一定,而权有屡迁
吏所欲与,必举比之所可以废法之所否;
吏所欲夺,必举比之所否以废法之所可。
士大夫与夺之柄不在长贰而在吏,不在法而在货。
公初莅事,取法与比昼夜翻之,一览强记
及吏白事,公前知其与夺之情,而逆折其举废之词。
彼以其比,我以吾法;
彼以其权,我以吾经。
老吏情得词伏,夺气拱手宿蠹根穴扫溉顿清。
郡邑众职有缺员者,吏每匿而不觌,以要厚赇。
公令长吏一骑,持文书当官专达,即揭于省户,俾应格得之
士夫诣曹小有幽枉,许其夙夜面列。
至于武夫起行阵、懵铨法者,吏尤得以扼其吭而要其货,壅阏既彻文武下僚呼舞相庆。
淳熙十四年,自夏至不雨,公上封事言:「成汤陈祷旱之辞,必以六事自责
京房推致旱之由,亦以六事所召。
成汤六辞,今无其三而有其三,曰政不节也,使人疾也,贿赂行也。
京房六事,今无其三而有其三,曰欲德不用也,上下皆蔽也,庶位踰节也」。
帝耸纳焉。
公之为詹尹东宫也,凡阅五年议论之间,陈古證今,每寓箴谏
治乱之源,邪正之辨,必深言之,罔不痛切
尝以司马光人主修心之要有三:曰仁,曰明,曰武。
治国之要有三:曰用人,曰信赏,曰必罚
愿书坐隅,朝夕观省
光宗时皇太子,敬遇傅寮,尤尊礼公,亲洒「汲古二大字,以名公之堂云。
公之守当涂也,郡多圩田,田在大泽之陂,大抵水高于地,故田之命视堤之坚瑕。
桃华水生,或秋水时至夜半堤决诘朝渺然田泽为一,环数十百里汇为钜浸。
乾则莽为槁野,民之生业不大必大侵。
公至,躬行阡陌周视堤岸劝民筑堤,增卑培薄,益以揵菑。
堤成,昔之狭者广,瑕者坚。
于是田无水灾频年大穰民歌舞之,至今赖焉。
郡有寓公以财自雄缔交权倖,动摇郡邑
太守每至,啖以货宝,一嗅其饵,伈伈惟命,噤不敢息,政用放纷
公至,却其馈,绝不与通,每以事来,必摧辱之,万人吐气
光宗即祚,有诏求言公上封事言:「切于圣德者,莫若正心
切于国体者,莫若裕民」。
未几召见,又言:「天子之孝不与常人同,今陛下之孝于寿皇岂特天下为养之至哉?
第当如舜之于尧,行其道可也
当如武之于文,继其志、述其事可也
寿皇睿谟圣训仁政善教,天下所尝蒙福者,愿与二三大臣朝夕讲求力行之,斯足以陛下事亲之孝矣」。
公之长宪部也,廷尉上一死囚具狱,盖大侠杀人而使他人承之,公谳而正之。
或曰是侠能得死士,急之且北走胡,公不为动,卒奏当如律云。
公之帅建邺也,减民租之挈,代下户之输,节浮费,检吏奸,邻馈不入私府宾燕未尝卜夜
初至,守藏者以县官缗钱百三十万告;
既去,以百七十馀万告。
雩禜雨旸,罔不响答
外邑尝有蝗遗种,公募民阙地,以易之,率一升全一亩,遂不为灾,连岁丰茂
公之贰枢廷也,兴州大将吴挺卒,久未除代,公谓知院赵公汝愚曰:「吴氏世握兵,有识寒心,今徒虑其骤易生变,然天下无衅决不敢动,若更承袭将为后患」。
赵公大喜,遂合辞以奏。
光宗犹豫不从公言:「赵某所请,非为吴氏计,乃为蜀计,非为蜀计,乃为东南计。
若无大将,是无蜀也。
无蜀,是无东南也。
军中请帅,而迟迟不报,人将生心
六朝后唐,皆以有蜀而存,无蜀而亡,此大验也」。
不从,公遂求去。
初,拟张诏兴元都统制,至是始有俞音
边琐以虏中事上闻光宗曰:「未必实」。
公言:「虽未必实,有备无患」。
公每忧边思职,常若敌至,讲攻守,荐材用,革债帅,缮戎器,峙糗粮,又掇古今议论边防文缀一书以献焉。
绍熙五年光宗被疾,寖不能东朝重华宫外议诪张
密疏深切,皆人所难言。
时同列将勇去,以塞天下责望,公谓二三执政与国同休戚,今兹何时,乃欲苟免
六月戊戌夜漏未尽,报寿皇大渐,俄报升遐
光宗不能至宫发丧人情恟惧朝廷莫知所出
公谓丞相留公正曰:「不有唐肃宗朝群臣发哀大极殿故事乎?
今日事宜太皇太后请代祭奠之礼,以靖国人」。
于是宰相执政上奏太皇太后,从之。
仍有旨云:「皇帝以疾,听于大内成服百官重华殿成服」。
丁未,公与丞相留公正枢密知院赵公汝愚参知政事陈公骙建言皇子仁孝夙成,宜蚤正储位
累日申前请,甲寅御笔示传子之意。
越四日丁巳,始因贵戚白太皇太后
越七日癸亥得旨,仍宣谕汝愚及公。
先是丞相以朝临仆地去国甲子禫祭百官毕集重华宫太皇太后垂帘,有旨云:「皇帝,自欲退闲皇子嘉王可即皇帝位。
皇帝太上皇帝皇后太上皇后」。
于是太皇太后左右扶上入帘面谕光宗圣意
泣涕俯伏恳辞不能起。
太皇太后左右起上,仍命持黄袍上至殿之左个素幄,仍传命执政劝进再三,上逊避再三
左右频以黄袍被上,上泣,频却之。
公泣奏曰:「今太上违豫大丧乏主,国势岌岌人情皇皇
太上不可以莫之受也,太皇太后之命不可以莫之承也。
太皇太后非为陛下计也,为太上皇帝太上皇后计也,为宗庙社稷计也。
陛下乃执人子一谦,忽国家大计,是蹈匹夫小谅,忘天子大孝也。
呼吸之顷,有安有危,其若太上皇帝太上皇后何?
其若宗庙社稷何」?
上𢥠然抆涕,愀然勉从,不得已侧坐御座之半。
与同再拜,上亦答拜
与同又奏曰:「太阳下同万物,可乎?
君臣之分,请自今始」。
与同列又再拜上犹立而受。
内侍扶导上诣梓宫前行礼毕,上衰服出,至大次犹立久之
与同再三固请上始御座,朝百官,退遂行禫祭之礼。
晷刻间人大定中外相贺,驩声雷起
乙亥,除参知政事兼同知覃恩两官
公曰:「国恤尚新,天命有属,讵可以为利」?
上章力辞曰:「陛下太上倦勤奉祖后之慈训,勉为宗庙社稷计,非以得位为乐
圣心所形,臣实亲见。
君臣之间,自当交修此义,岂应遽冒非常之渥」?
辞不获命,止拜一官
十二月庚午,除知枢密院
公为山陵使,时叶公适太府卿总饷淮东将行丞相赵公曰:「明日余知院国门,其少需,往谒之。
某且去,士论未一,非余公不能任」。
庆元元年四月己未,拜右丞相,公辞免之章云:「好恶偏而党论未息,非包荒镇浮之量,何以调一异同」?
盖指是也
朝士诵之,中外传之。
于是人人相庆得贤相,望太平云。
二年正月,拜左丞相
公清诚实好恶无偏恪守法度,务行故事力主公议爱惜名器
每与朝士接,必从容访问人才,记其姓名,以备选抡
一日侍郎杨公辅曰:「公蜀之望,幸疏其贤士」。
三十馀人,多所拔任。
先是年饥淮浙江东请钱请粟于朝,以为振贷,其数万万,公言于上,悉从之。
都城居民户计者十一万二千有奇元年米㪷千钱公请太仓下其估以粜,至今年秋成乃已,所活何数。
忧民之忧,损膳羞,自秋至肉食雨旸或愆,禜以私钱
朝廷雩祷,公每赞上以实应天不专礼文,有祷辄应。
至是大熟,因请广籴积仓,以备水旱
四方小有变异,必闻于上,请恐惧修省谨终如始
异时钱与券相为母子,以济邦用,至是券日轻公私交病,议者盈廷,莫救其敝。
公请度牒以收券之入,发都内散钱之出,严大农受入之令,守钱券十半之约,于是母子相平,民蒙其利。
临安民有口算之钱曰身丁者,台、严、湖三州民有算之钱曰丁绢者,请与复三年
衢之五邑两税之外经数者,其名又十有四公请与损其十,每岁所蠲为缗钱者四万有奇
免符既下,五州父老欣戴上恩喜极而泣
时方事丛,朝廷文书、赏诛予夺政令罢行,公一一观勾校不舍昼夜小有吏谩,靡罅不烛,靡惩不深三省黠胥不寒而栗朝士相语昔未睹闻
史馆书成,品汇孔庶,皆公典领,屡趣奏篇,将议行赏公当蒙泽者,公以国恤事之方殷至于弥文非所宜急,皆抑不行
时有贵戚方见亲信丞相赵公疏斥之,议泄,竟以论去。
道学之士遂为深雠依附日众内外相扇,浸不可制,指赵公党魁
其薨于湖湘也,恤典未行,议论纷起。
公曰:「此不可以众多之口夺也。
设若有罪,某自当之」。
即以复官归葬奏请,众皆不乐
浙西常平使者黄公灏以擅放民远窜,知婺州黄公度隐芘属吏褫职罢郡,是皆有深怨者。
公为执奏,止从薄罚。
吕公祖俭南迁救解弗获,朝士有知公者,直以公义相勉责,公曰:「某自分决当去,恐他日将有大于此者耳」。
未几,有上书造设虚词诬陷浸淫,殆不忍闻,公即缄其书。
眦睚已深,媒檗已熟,有成画矣。
诏公与蜀帅赵公彦逾具即位本末来上。
盖谓赵公丞相有隙,疑公相代为相,不相能,冀有所中伤,因兴大狱一时名士一网可尽。
公食不能咽,寝不能寐,亟专介走成都,期以守正,要以同辞
未达,而赵公所撰受禅本末之书已至。
公取副本观之曰:「大体得矣」。
公所撰《甲寅龙飞事实》,则皆主丞相赵公以明其功,曾不自述协赞之力。
微其辞,彰其义,议论平实,虽时论所不快,而奸谋竟息。
外间所传出于意料往往乱真,唯晦庵朱公熹见之嘉叹,每曰:「余丞相此书却不失实」。
门人共闻,其书遂传。
贵戚节钺制词盛推定策之功,公不自顾计,径贴其麻。
然犹使并缘事实》者,其虑固深。
自是忧见颜色,义激肝肠,谓知院郑公侨同知何公澹曰:「某欲有所启,奈无助何」?
二公曰:「公安得独为君子」?
公又以语杨公辅,相期协济
他日独见上,开陈甚密,且曰:「除从官中书不知,朝网已紊,祸本已滋」。
闻者迁怒,公知事不可复为,变不可再激,即抗章引疾
其党尚严惮公,不敢侵,后益追怨。
戒子弟毋入京求仕
公既去,善类思公有力
其迹之彰彰如此至若弥缝密勿,省几烛微潜消阴制,深计远虑,宜不得尽知。
公尝语所亲吏曰:「某备位宰相无他长,唯以全护善类为急,其他皆所可略。
要不可与此等虚名,而使士大夫实祸」。
此公之盛心也。
盖当公之秉国,适有道学相攻之隙,事方鼎沸未易和调,非少有纵舍,而徒为矫亢,其势莫遏,其欲未厌,名虽公归,祸将世遍,故利欲饱而党锢解,此其验也。
公辅贻公书,亦谓公危言劲论,世所不能,而明哲出处曲全善类,辞显义白,其大端不可掩没如此
可谓深沈弘远,真大臣事业非浅为丈夫者矣。
一时士大夫罹祸不深坐废不久,终当藉以扶持宗社,公之为功,必有能明之者
坚卧称病笃,求去恳切同列合辞上前请勿听公去。
上一却还奏牍,宽期赐告,令侍医视药太官赐膳
固请去位,上不得已四月甲子,除观文殿大学士隆兴府
辞行召见内殿,有诏免拜赐坐,抚问周洽,遣中贵人江亭黄金二十五镒,及币帛茗香。
公又辞郡,故有洞霄之命。
上又遣中贵人传诏抚问赐银香茗
公之帅长沙也,三辞不获命,至则除诸邑频年积逋以宽民力,劾武冈扰蛮之兵官安溪徭。
穷日力以决民讼夙夜劳勚,体为之瘠。
有劝以勿勤小物,公笑曰:「吾平生在官,窃一日之禄,必殚一日之劳,可以老而改乎」?
后再帅长沙暑行属疾,遂薨于位。
时有大星霣于其里居之侧云。
祖庆,祖铎,父绘,俱赠太师追封岐、益、蜀国公
妣虞氏,赠燕国夫人
娶叶氏,封福国夫人
七子:岘,承议郎主管佑神观,未除公丧而卒;
峄,承议郎、新权通判信州军州事,两预秋荐
嵘,第进士宣教郎,有旨除二令;
峻,承务郎
𡺽、岠未命,皆蚤卒;
冈,承奉郎,拟监两浙路临安府浙江渡。
三女:长适从事郎、新监庆元府鄞县大嵩盐场盐官毛淮,次尚幼。
孙男五人:瑑,承务郎、新监州永平监
珙、璹,承奉郎
圭、璞,承务郎
孙女三人:长适迪功郎、新建宁府崇安县主簿徐铸,次适迪功郎、新鄂州江夏主簿刘常道,次尚幼。
曾孙一人
初,蜀公一兄已与分产未几而贫,悉以畀之。
性喜济物,饥者发,贷者折券乡里称为仁人长者
公奉母夫人禄养所至扁其堂曰「戏䌽」。
既没永慕,言之必泣。
端诚,先官之而及己子。
在官得俸,亦以分兄弟子及其远族云
孝友诚悫公忠廉介出于天资,自少至老,无一语欺,蹈规履矩,日自儆戒
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及其在人主之前骨鲠切直撄鳞苦口,自敌以下,有不堪者。
大事,决大疑,人所恍骇,公处之凝然,决之沛然也。
不念旧恶不阿权势
其在当涂,有江东漕尝使酒嫚骂公者,公与彼交章相避,遂两罢祠官
后公长天官,其人为贰,踧踖求去。
公与之倾心尽欢,仍荐其婿,其人愧服,人服其厚。
其在从列时宰尝属公荐某人,公不承命
人服其刚。
相位期年耳,天下方望治,而谢病坚卧三月,至补外得请乃出,故天下至今惜之。
峄与诸孤将以嘉泰三年正月十三日葬公于龙游县灵山石壁之原,以书来请铭,铭曰:
绍熙季祚,光考违豫
仰旷居庐,俯旷机务
兆人皇皇,靡所归赴。
宅忧继离,非上而谁?
圣考有命,其代予悲。
皇上益谦十命百辞。
雨泣其洏,推去天衣
公自宥府夹日以飞。
时乎孔艰,公乎焉依
国有大疑,公作宝龟
国有危事,公作金堤
有昊斯岌,公作天柱
后土斯隉,公作嵩阜。
皇曰汝嘉,其遂相予。
自右而左,四国是孚。
公感主知,其疚其劬。
先昒以兴,后昳以餔。
以汔于痡,弗有其躯。
推毂帝车,匪尧弗涂。
鸣球天耳,匪皋弗谟。
孰彦而翳,孰嬛而瘁,孰宪而戾,孰罅弗塈?
揠而汇之,膏而遂之。
绳而墨之,堑而栅之。
五月而济,期年而乂。
方驾而枙,方楫而弭。
留弗可留,致其可致。
杨清马诚,韩速杜止。
前五百岁,一有其四。
后五百岁,一无其二。
肃如清风,闻者兴起
勋劳智名,帛素竹青
朱熹所称,杨辅所譝。
有麟有烟,对越圆清。
侯谁济登,汲古书生(《诚斋集》卷一二四。又见民国龙游县志》卷三三。)
成:原脱,据四库本补。
病:原脱,据四库本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