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刘珙谥议 南宋 · 宋若水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二一、《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二二、《翰苑新书》前集卷四五、《秘笈新书》卷八、《刘氏传忠录》正编卷三
议曰:至诚不欺而后无愧于事君;
至刚能断而后果敢立事
洞视前古,已艰其选。
今有人渊默其学,而经济其心,见之事业,皆有可称,则生而荣,死而哀,易名之典,盖不可缓
观文殿学士太中大夫、赠光禄大夫刘公珙,学纯正可行气刚大而有守
平生所从受业乃其季父屏山先生,而尊主庇民之用,则乃祖忠显乃父少傅之传也。
屏山《圣传十论》,《中庸》、《大学》之理具焉;
忠显死节著于靖康间
少傅张忠献幕府蜀功居多
公之耳濡目染莫非忠义大节,而心传之妙,则一本诚敬,故其所立,卓然有过人者。
公始以死节补官,甫冠,躐上第旋即擢用遭遇两朝眷知,积而至于政路、典巨藩不以高爵厚禄为荣,而以爱君忧国为念。
方其仕于朝也,时宰待公为不薄
一日,示以风旨,欲为其父作谥,公确然不从,竟以罢黜
特立有如此者
掌制西掖,谓正士之在言路不可以左降
宣威之捍江淮不可以轻付;
故将之无功者,其家不当园第
交结补官者,不当求为督府掾
振职有如此者
逮居宥密参大政,有小人斥逐于外,夷途廓开,幸也无复欲求还,乃抗论力止其召,而公道以伸。
有武帅严护殿岩,敢密荐士,僭也,乃檄至堂下,大困折之,而朝纲以立。
守正有如此者
大抵公之所学,至诚不欺,故其立朝,知有君,不知有身,知有公议不知私情
是以言无顾忌,而事无回曲,所言所行,无非天下而益人主
君子以是知公有得于尊主之学。
及其在外也,初镇长沙,属李全弄兵之初,列郡望风畏詟,公处之雍容,合郡县兵摧其锋。
又请兵荆襄,至则待以恩意莫不贾勇用命,而能执其渠魁,捣其巢穴,歼其首豪,而贷其胁从
自是环数千里之地,皆案堵如故,公之威望于是益著矣。
及镇江陵条上兵少财匮之状,除公诡名虚籍之弊,大修部伍战阵之法。
且谓襄阳兵戍,久屯不归不便,则立番休之制,限以半年,而军情大悦
荆襄土丁习知虏情为可用,则立团结训练之制,谓之民兵,而军声大振
至使谍者诇公于延康为何属,延康忠显旧官。
公之威声于是远播矣。
留守金陵赈饥之术尤为切至,如阁下输,通米运,广收籴,宽旧逋,贷圩户分遣官属散行阡陌,务极其诚。
官吏勤惰,民间怨苦无不周知,所活以数十万计。
公之德政于是流闻矣。
大抵公之所为,至刚能断,故其临事见之明,行之果。
下皆畏爱敬服,公初非沽名徼利以为此。
君子以是知公有得庇民之学。
在朝则国之元气在外则国之长城,惜乎未究所学,而公薨矣。
五年,其孤学雅以谥有请,下太常议
谥者,行之迹,无其实而欲窃其名,轻与之则为不公,有其实不与以是名则为不当
于是考之事实,采之公论,而求所谓当者焉。
谨按谥法》:廉公方正曰忠,威德克就曰肃。
公之蕴于心者,岂不廉公方正欤?
见于事者,岂不威德克就欤!
观其易箦之际,尚知以国恩未报、国耻未雪为言则是公之忠至死不忘。
读其遗奏莫非危言以药时病举言报主知,则是公之肃至死益烈。
节是二惠在公不诬,请谥曰「忠肃」。
谨议。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