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尊孟辨自序隆兴元年正月 宋 · 余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二七
不明,由无公议也;
不公,由无真儒也。
冠圆履方,孰不为儒
诵诗读书,孰不学道
有得而后自信,必自信而后信于人。
目或蔽于所见,耳或蔽于所闻耳目之蔽,心之蔽也,公议何有哉?
《易》曰:「问以辩之」。
中庸》曰:「辩之弗明,弗措也」。
道之不明久矣,辩其可已乎
战国孟轲氏愿学孔子,术儒术道王道,言称,辞辟杨、墨,倡天下仁义圣人之道蚀而复明孟子力也。
孟氏没,斯道将晦,七篇之书幸免秦火,后之读其书者,虽于时措之,宜未能尽识,至其翕然称曰岂可厚诬天下后世以为真儒无公议哉?
噫,道同相知,道不同则不相知
兰陵荀卿大儒也,以性为恶,以礼为伪,异哉其所谓道,无惑乎不知孟氏,并七十二子而非之也。
本朝先正司马温公与夫李君泰伯郑君叔友,皆一时名儒,意其交臂孟氏而笃信其书矣。
公则疑而不敢非,泰伯之而近于诋,叔友之而逮乎骂。
夫温公之疑,疑信也,俟后学有以辩明之。
二君子昧是意,其失至此,人之讥诮不恤也,岂以少年豪迈之气攻呵古人追悔不及欤?
伊川程先生孟子泰山岩岩气象,乃知非而诋、诋而骂者,殆犹烟雾蓊兴,时焉蔽之耳,何损岩岩
余惧世之学者随波逐流,荡其心术仁义之道益泯,于是取三家之说,折以公议辩之,非敢必人之信,姑以自信而已
命之曰《尊孟辨》,俟有道者就而正焉。
隆兴纪元初春望日建安余允文隐之序。
按:《尊孟辨》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