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与赵帅书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七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八、《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六一、同治《馀干县志》卷一七、《宋忠定赵周王别录》卷七
适间道左拜违,不胜惘惘移刻
伏惟台候动止万福
所需文字适方检得,谨以内呈。
复有少禀,乃适间所忘记者
辞免文字,度今已到久矣
台旆到阙日,若已得请,则无他祷;
万一未遂,则望特为一言及此私计未便之实,使早得从鄙愿,千万之幸。
经界一事将来本欲说破,以昨夕见教之勤,且复隐忍
但此事不可不使彼知之,亦幸为详言之,则不言,而义亦伸矣。
盖此一事贫民以为利,而并兼豪夺之徒以为不便,其理甚明。
故当时臣僚建请,而朝廷行下诸司诸司行下诸郡,泉、汀之言虽有异同,而诸司察其无理,幸以为是反复论难,盖千百言,以闻于朝,则其虑之已不不审矣。
今虽有此一人之诉,朝廷亦合审其虚实,押下诸司,再令审覈,则其教诱资给诬罔之罪,必将可得。
如其不然,诸司中必有观望风旨自为前却者,此谤犹有所分,不专在于朝廷也。
今所施行匆匆如此,是朝廷不以臣僚之言为可信,又不以熹之言为可信,又不以诸司之言为可从,而偏听此人之说,与其教诱资给者之说也。
丞相相知甚深,荐引存问不为不厚,虽知不足以堪此,然平时狂妄所以倾倒不敢自他者,亦不为不至
前日辞免不敢决然不出之计,而于马贰卿书复露异时乞郡之请,此意亦可见矣。
以此事观之,乃知丞相所以见遇者,乃在漳州进士禹圭及诸教诱资给者之下。
今虽无耻,其敢冒此而进哉?
伉拙奇蹇一出而遭唐仲友再出而遭林黄中,今又遭此吴禹圭矣,岂非天哉!
天实为之,岂敢尤人
然复云云如此者,犹感丞相相知之意,而惧其以此天下之士也。
侍郎一为诵之,千万至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