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汪尚书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一○一
别纸示及释氏之说,前日正以疑晦未祛,故请其说。
方虞僭越得罪左右不意贬损高明,与之酬酢如此感戢亡已
熹于释氏之说,盖尝师其人,尊其道,求之亦切至矣,然未能有得
其后先生君子之教校夫先后缓急之序,于是暂置其说而从事于吾学,其始盖未尝一日往来于心也,以为俟卒究吾说而后求之,未为甚晚耳,非敢遽绌绝之也。
而一二年来,心独有自安,虽未能即有诸己,然欲复求之外学以遂其初心不可得矣。
然则前辈释氏未能忘怀者,其心之所安,盖亦必有如此者而或甚焉,则岂易以口舌争哉?
窃谓但当益进吾学,以求所安之是非,则彼之所以不安于吾儒之学,而必求诸释氏然后安者,必有可得而言者矣。
所安之是非既判,则所谓反易天常殄灭人类者,论之亦可,不论亦可,固不即此以取舍也。
上蔡所云止观之说,恐亦是借彼修行之目,以明吾进学之事。
若曰彼之参请犹吾所谓致知,彼之止观犹吾所谓克己也,以其语录考之,其不以止观克己同涂共辙明矣。
后之好佛者遂掇去首尾孤行此句,以为己援。
正如孔子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岂真慕夷狄
明道僧舍,见其方食,而曰三代威仪尽在是矣,岂真欲入丛林耶?
胡文定所以取《楞严》《圆觉》,亦恐是谓于其术中犹有可取者,非以为吾儒当取之以资己学也。
孔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吕博士谓「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斯无邪慝。
今恶邪说之害正而攻之,则适所自敝而已」。
此言诚有味者。
故熹于释学虽所未安,然未尝公言诋之。
特以讲学所由有在于是,故前日略扣其端。
既蒙垂教,复不敢不尽所怀,恐未中理,乞赐开示不惮改也。
更愿勿以鄙说示人,要于有定论而已
和战之说,顷尝蒙面诲。
及今所示,非不明白利害较然矣,然愚意未敢安。
盖卫君待夫子为政夫子正名为先。
子路之贤,尚疑其迂,然后夫子极言之,以为名之不正,其祸至于使民无所措其手足
圣人之言,万世之法,岂苟然哉?
明人伦、达天理,知其上际下蟠无所不极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然后信斯言之果不妄也。
欲以讲和为名而修自治之实,恐非夫子正名为先之意。
内外心迹判为两途,虽使幸而成功,亦儒者之所讳也。
先自处于背盟违命之地,而使彼得擅其直以责于我,内疑上下之心,外成雠敌之势,皆非计得也
必以摇动为虑,则所谓自治者,其惟闭关固圉,寇至而战,去不穷追庶可省息劳费蓄锐时乎
以此自治,与夫因机亟决电扫风驰者固不同,然犹同归于是其与讲和之计不可同年而语矣。
不审台意以为如何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