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吕伯恭别纸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九三
上蔡事业横在胸中」之说,若谓自将已做了底事业横在胸中,则世间无此等小器量底
若说学者,则凡圣一言一行,皆当潜心玩索,要识得底蕴自家分上一一要用,岂可不存留在胸次耶?
明道玩物丧志」之说,盖是箴上蔡记诵博识不理会道理之病。
渠得此语,遂一向扫荡,直要得胸中旷然,无一毫所能,则可谓矫枉过其正矣。
观其论曾点事,遂及列子御风以为易做,则可见也。
大抵明道所谓学者语如扶醉人,真是如此
来喻惩创太过之说,亦正谓此,吾人不可不深自警察耳。
谁毁谁誉」,已具答子约书中。
顷时伯恭议论有过厚之意,今此所论,却与往者不同,岂亦前所谓矫枉过正之论耶?
圣人大公至正处,似无人情
然其隐恶扬善之心,则未尝无也。
此乃天地生物之心,孔门教人求仁,正是要得如此耳。
试更思之,复以见教为幸。
言仁诸说,钦夫近亦答来,于旧文颇有改易,然于鄙意亦尚有未安处
大率此书当时自不必作,今既为之,则须句句字字安顿得有下落始得,不容更有非指言仁体备礼说过之语在里面,教后人走作也。
与天不可得而闻,但是闻者未易解耳。
圣贤之言固无不尽,如孟子说个浩然之气大小面生,然亦只说得难言了,下面便指陈剖析一向说将去,更无毫发不尽处也。
伊尹先知先觉伊川以为「知是知此事,觉是觉此理」,与上蔡所谓「心有知觉」意思迥然不同
向来晦叔诸公亦正引此相难,盖不深考也。
且如而今敢道伊尹天民之先仁否?
试更子细较量便可见矣。
惩创太过不免倚著之病,近亦深觉其然
然尝见明道有言学者须守「下学上达」之语,乃学之要,又似且如用功基脚却稍牢固未敢便离却下学之地,别求上达处也。
但当更于存养践履上著力,不可只考同异,校详略,专为章句之学而已
大率道理平铺放著,极低平处,有至高妙道理不待指东画西,说南道北,然后得不传之妙也。
明者思之,以为如何
养忠厚、革浇浮之论甚善,要当以此为主,而剖析精微之功自不相妨耳。
和靖中说伊川未尝言前辈之短,此意甚善。
今人往往二先生兄弟自许之高,便都有个下视前辈意思
此俗不可长。
和靖之言,要当表而出之也(《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五。)
仁:《正讹》改作「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