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林黄中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七、《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七八
诲喻缕缕,备悉。乐章必已得之,因风幸早示及。丘推参选未还,尚未得闻室户之诲。大抵所欲知者,此户南乡西乡,果安所决?而经传实据果安所取?不论传授之有无也。邵氏先天之说,以鄙见窥之,如井蛙之议沧海。而高明直以「不知而作」斥之,则小大之不同,量有不可同年而语者。此熹之前书所以未敢轻效其愚,而姑少见其所疑也。示谕邵氏本以发明《易》道,而于《易》无所发明。熹则以为《易》之与道非有异也,《易》道既明,则《易》之为书,卦爻象数皆在其中,不待论说而自然可睹。若曰道明而书不白,则所谓道者恐未得为道之真也。不审高明之意果如何?其或文予而实不予,则熹请以邵氏之浅近疏略者言之。盖一图之内,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生出次第、位置行列,不待安排而粲然有序。以至于第四分而为十六,第五分而为三十二,第六分而为六十四,则其因而重之,亦不待用意推移而与前之三分焉者未尝不吻合也。比之并累三阳以为《乾》,连叠三阴以为《坤》,然后以意交错而成六子;又先画八卦于内,复画八卦于外,以旋相加,而后得为六十四卦者,其出于天理之自然与人为之造作盖不同矣。况其高深闳阔、精密微妙又有非熹之所能言者。今不之察,而遽以「不知而作」诋之,熹恐后之议今犹今之议昔,是以窃为门下惜之,而不自知其言之僭易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