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何叔京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一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忠武志》卷八、《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九、《忠武祠墓志》卷四
专人赐教所以诲诱假借之者甚厚,悉非所敢当
然而此意不可忘也。
谨当奉以周旋,益思其所未明,益勉其所未至,庶几或能副期待之意耳。
杜门奉亲,幸粗遣日无足言者
前此失于会计妄意增葺弊庐以奉宾祭工役一兴财力俱耗,又势不容中止,数日衮冗方剧,几无食息之暇也。
来春当东政和展墓南下尤川省亲,此行所过留滞,非两三月不足往返
比获宁居,当复首夏矣。
光阴几何,而靡敝事役涂路之间,动涉时序,虽随事应物不敢弛其警省之功,然客气盛而天理微,才涉纷扰,即应接之间尤多舛逆
如来一言未终,已觉其有过言;
一事未终,已觉其有过行者,在高明未必然,而实当之矣。
以此常恐因循汩没辜负平生师友之教。
尚赖尊兄未即遐弃,犹时有以振德之也。
前此所论,未能保其不无纰缪,乃殊不蒙指告来谕勤勤,若真以其言为不妄者,何哉
岂其以是进之,欲其肆志极言而无毫发之隐,因有所择取其间哉?
不然,则庸妄所闻必有偶合高明之见者矣。
欣幸欣幸
中庸集说》如戒归纳愚意窃谓更当精择未易一概去取
先贤所择一章中文意义自有得失精粗,须一一究之,令各有下落,方惬人意
然又有大者,昔闻之师,以为当于未发已发之几默识心契焉,然后文义事理触类可通,莫非此理之所出不待区区求之于章句训诂之间也。
向虽闻此而莫测所谓,由今观之,始知其为切要至当之说,而竟亦未能一蹴而至其域也。
僭易陈闻不识尊意以为如何
孟子集解重蒙颁示,以《遗说一编见教伏读喜幸开豁良多
然方冗扰未暇精思,姑具所疑之一二以求发药
俟旦夕稍定,当择其尤精者著之解中,而复条其未安者尽以请益
钦夫伯崇前此往还诸说,皆欲用此例附之。
昔人有古今集验方者,此书亦可为古今集解矣。
既以自备遗忘,又以传诸同志友朋之益,其利广矣。
语录比因再阅,尚有合整顿处。
已略下手,会冗中辍
它时附呈未晚
大抵刘质夫李端伯所记皆明道语,馀则杂有。
永嘉诸人杨遵道唐彦思张思叔所记,则又皆伊川语也。
编次时有一目录,近亦修改未定,又忙,不暇拜呈,并俟它日
渊源》《闻见二录已领,《西山集》委示,得以披读,乃知李丈议论本末如此,甚幸甚幸!
其间有合请教者,亦俟详观,乃敢以进也。
高文委示,尤意爱之厚。
大抵必根于义理,而词气高妙,又足以发夫中之所欲言者,非近世空言无用之文也。
《易》说序文敬大赐三复研味想见前贤造诣之深,践履之熟,故词无枝叶蔼然笃厚悫诚之气。
它时若得尽见遗编何幸如之!
遗录》、行状并且归内,改定更望别示一本幸幸
孔明传》近元履借去,示喻孔明事,以为天民之未粹者,此论甚当
以为略数千户而归,不肯徒还,乃常人之态,而孔明于此未能免俗者,则熹窃疑之。
孔明之出祁山三郡向应,既不能守而归,则魏人复取三郡,必齮龁首事坟墓矣。
拔众而归,盖所以全之,非贼人空手之谓也。
近年南北交兵淮汉之间数有降附,而吾力不能守,虏骑复来,则委而去之,使忠义遗民为我死者肝脑涂地而莫之收省。
此则孔明所不忍也,故其言曰:「国家威力未举,使赤子困于豺狼之吻」,盖伤此耳。
此见古人忠诚仁爱之心,招徕怀附之略,恐未必明者之论也。
妄论如此,如有未当因便有以见教幸甚
杂学辨》出于妄作,乃蒙品题过当,深惧上累知言之明,伏读恐悚不自胜
宗礼处亦未有便,因书当如所戒也。
伯崇近过建阳相见得两夕之款,所论益精可喜,其进未可量也。
大抵学者用志不分,必有进益
惟熹懒堕日甚不觉有分寸之进。
世间无有进而退者然则却行者必矣。
自此予书,当痛加鞭策庶乎不为小人之归。
舍是而唯唯焉,殆非所望于直谅多闻之友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