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程允夫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一四
可欲之说甚善,但云可者欲之,不可者不欲,非善矣乎」,此语却未安。
只可欲者便是纯粹至善自然发见之端,学者正要于此识得扩充之耳。
若云可者欲之,则已是扩充之事,非善所以得名之意也。
又谓「能持敬则欲自寡」,此语甚当
纸尾之意以为须先有所见,方有下手用心处,则又未然
持敬用功处,伊川言之详矣。
只云但庄整齐肃,则心便一,一则自无非僻之干。
又云但动容貌、整思虑,则自然生敬,只此便是下手用功处,不待先有所见而后能也。
须是如此,方能穷理而有所见
惟其所见,则可欲之几瞭然在目自然乐于从事欲罢不能,而其敬日跻矣。
伊川又言,涵养须是用敬,进学则在致知
言入莫如敬,未有致知不在敬者。
考之圣贤之言,如此类者亦众,是知圣门之学别无要妙彻头彻尾只是个敬字而已
又承苦于妄念有意释氏之学,此正是元不曾实下持敬工夫之故。
若能持敬穷理则天自明人欲自消,而彼之邪妄将不攻而自破矣。
至于鸢飞鱼跃之问,则非他人言语之所能与。
亦请只于此用力自当见得
盖子思言君子道费而隐,以至于天下莫能载,莫能破,因举此两句形容天理流行之妙。
明道上蔡言之已详,想非有所不解,正是信不及耳。
信得及,舍持敬穷理何以哉!
所示宗派不知何人为之。
子贡方人孔子自谓不暇,盖以学问之道为有急乎此者故也。
使此人而知此理,则宜亦有所不暇矣。
无见于此,则又何所依据而轻议此道之传乎?
若云只据文字所传,则其中差互丛杂,亦不可胜道
今亦未暇泛论,且以耳目所及前辈所尝论者言之。
图内游定夫所传四人识其三,皆未尝见游公,而三公皆师潘子醇,亦不云其出游公之门也。
此殆见游公与四人者皆建人,而妄意其为师弟子耳。
至于张子韶喻子才之徒,虽云亲见龟山,然其言论风旨规摹气象自与龟山大不相似
胡文定公盖尝深辟之,而载其说于《程氏遗书之后
深考之,则世之以此自名者,其真伪皆可覈矣。
胡公仲并切中近时学者膏肓之病,尤可发深省也。
三年无改」,只是孝子之心如此,非指事而言也。
存得此心,则虽或不得已改焉,亦无害其为孝矣。
元祐之于熙、丰固有所谓不得已者。
未知当时诸公之心如何
苏公野花啼鸟」之句,得无亦有幸祸之心耶(《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一。又见《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九九、一三二。)
问:《考异》云一作「间」。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