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林择之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二一
诚之在物谓之天,前书论之已详。来书所说,依旧非本意。向为此语,乃本「物与无妄」之意,言天命散在万物而各为其物之天耳。意虽如此,然穷窘迫切,自觉殊非佳语也。
观过知仁,只依伊川说,更以和靖说足之。圣人本意似不过如此。《记》曰:「仁者之过易辞也」。《语》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如此推之,亦可见矣。
子张所问子文文子,只说得事,不见其心所以处此者的实如何,所以见他仁与不仁未得。伊川云:「若无喜愠,何以知其非仁乎」?如此理会,方见得圣门所说「仁」字直是亲切。若如五峰之说,却说出去得更远了,与仁字亲切处转无交涉矣(《知言》中说仁字多类此。)。
切脉观鸡之说固佳,然方切脉观鸡之际,便有许多曲折,则一心二用,自相妨夺,非唯仁不可见,而脉之浮沉缓急,鸡之形色意态,皆有所不暇观矣。窃意此语但因切脉而见血气之周流,因观鸡雏而见生意之呈露,故即此指以示人。如引医家手足顽痹之语,举周子不去庭草之事,皆此意尔。若如来谕,观鸡之说文义犹或可通,至切脉之云,则文义决不如此。又所云「同一机」者,颇类无垢句法。
孟敬子问疾一章,但看二先生及尹和靖说,可见曾子之本意,而知上蔡之为强说矣。盖非惟功夫浅迫,至于文义亦说不去也。
尽心之说谓「尽」字上更有工夫,恐亦未然。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三。又见《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二九八、学行典卷五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