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江德功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二四
有礼则安」说立意甚善,但详本文之意,只说施报往来之礼,人能有此,则不忤于物而身安耳,未遽及夫安也
况古人之所以由于礼,但为礼当如此不得不由,岂为欲安吾心而后由之也哉
若必为欲安吾心然后由礼以接于人,则是皆出于计度利害之私,而非循理公心矣。
大抵近世学者溺于佛学,本以圣贤之言为卑近不满于其意,顾天理民彝有不容殄灭者,则又不能尽叛吾说以归于彼,两者交战胸中不知所定,于是因其近似言以附会说合之。
凡吾教之以物言者,则挽而附之于己;
以身言者,则引而纳之于心,苟以幸其不异于彼而便于出入两是之私。
至于圣贤本意,则虽知其不然,而有所不顾也。
盖其心自以为吾之所见已高于圣贤可以咄嗟指顾左右之矣。
又况推而高之,凿而深之,使其精神气象有加于前,则吾又为有功于圣贤何不可者
不自知其所谓高且深者,是乃所以卑且陋也。
近世杂学之士心术隐微大病不但讲说异同之间而已
不审贤者以为如何
大学》诸说亦放前意,盖不欲就事穷理,而直欲以心会理,故必以格物为心接乎物;
欲以爱亲敬长而易其所清净寂灭者,故必以所厚为身不为家以至新民知本絜矩之说,亦反而附之于身。
惟恐此心之一出而交乎事物之间也。
至于分别君、相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之学,亦似有独善自私之意,而无公物我、合内外之心。
此盖释氏之学为主于中,而外欲强为儒者之论。
正如非我族类欲强色笑相亲意思终有间隔碍阻不浃洽处。
若欲真见圣贤本意要当去此心而后可语耳。
格物之说,程子论之详矣。
其所谓「格,至也。
格物至于物,则物理尽」者,意句俱到不可移易
熹之谬说其意,然亦非苟同之也。
盖自十五六时知读是书,而不晓格物之义,往来于心,馀三十年。
近岁实用功处求之,而参以他经传记,内外本末反复證验,乃知此说之的当,恐未易一朝卒然立说破也。
夫「天生烝民有物有则」,物者,形也;
则者,理也。
形者所谓形而下者也,理者所谓形而上者也。
人之生也固不能无是物矣,而不明其物之理,则无以顺性命之正而处事物之当,故必即是物以求之。
知求其理矣,而不至夫物之极,则物之理有未穷,而吾之知亦未尽
必至其极而后已。
所谓格物至于物,则物理尽」者也。
物理皆尽,则吾之知识廓然贯通无有蔽碍,而意无不诚,心无不正矣。
此《大学本经之意,而程子说然也。
宏纲实用,固已洞然无可疑者;
微细之间,主宾次第文义训诂详密精当,亦无一毫不合
今不深考,而必欲训致知以「穷理」,则于主宾之分有所未安知者吾心之知,理者事物之理。以此知彼,自有主宾之辨,不当以此字训彼字也。)
训格物以「接物」,则于究极之功有所未明(人莫不与物接,但或徒接而不求其理,或粗求而不究其极,是以虽与物接,而不能知其理之所以然与其当然也。今曰一与物接而理无不穷,则亦太轻易矣。盖特出于闻悟道、见色明心之馀论,而非吾之所谓穷理者,固未可同年而语也。且考之他书,「格」字亦无训「接」者。)
义理言之则不通,以训诂考之则不合,以功用求之则又无可下手实地,窃意圣人之言必不如是之差殊疏略,以病后世之学者也。
所谓非特形之所接,乃志之所至」,所谓格物小学同,致知小学异」,亦皆无当之言。
其为阙字增语,反致读者之疑多矣。
至于解程子之意以附己说,其如他语之可證何?
又谓熹解以格物致知混为一说,则其考之亦未详也。
又谓老佛之学乃致知而离乎物者,此尤非是
格物可以致知,犹食所以为饱也。
不格物而自谓有知,则其知者妄也;
不食而自以为饱,则其饱者病也。
若曰老佛之学欲致其知,而不知格物所以致其知,故所知者不免乎蔽陷离穷之失而不足为知,则庶乎其可矣。
所厚者谓父子兄弟骨肉之恩,理之所当然人心不能已者。
今必外此而厚其身,此即释氏天理、去人伦以私其身之意也。
必若是而身修,则虽至于六度万行具足圆满,亦无以赎其不孝不弟之刑矣。
「此谓知本」,以例推之,凡言「此谓」者,皆传文,非经之结句也。
无所不用其极」,观上文三引诗》《书而此以「无所二字总而结之,则于自新新民皆欲用其极可知矣。
自新新民之本,然天下一物非吾度内者,亦无一事非吾之所当为者。
譬如百寻之木,根本枝叶生意无不在焉。
但知所先后,则近道耳。
岂曰专用其本而直弃其末哉?
今曰不求为新民而专求之德化,则又贱彼贵我私心,而无以内外之道矣。
盛德至善,民不能忘」,此言圣人之事盖浑然一体不可得而分焉者也。
但以人言则曰德,以理言则曰善,又不为无辨耳。
今曰「体至善成德」,则乃学者之事,而非传文所指矣。
然体而成德以至于盛,而无思勉之累焉,则亦圣人而已矣。
听讼新民之说略同,请?
详之。
古人言语有序,此传未解格物以下数节,不应先解结句。
况「此谓知本」之云,又非经之结句乎。
诚意一章大意颇善,然此传文意解经所谓意者只是教人不得自欺,而欲其好善恶恶,皆如好色恶臭实然耳,非以圣人而言也。
今之所发「圣人所以即事即物而止于至善,又恐人不信,故即人所知者以明之」,则失其指矣。
心广体胖」之说,甚善甚善。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训「之」为「至」非是
此等处虽非大义所系,然亦须虚心平气徐读审思之,乃见圣贤本意,而在己亦有著实用处
不必如此费力生说,徒失本指而无所用也。
此以心感,彼以心应,其效如此之速」,感应神速,理固如此
但著一「以」字,便有欲速之意。
所谓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者,正病此也。
絜矩者,度物而得其方也,以下文求之可见
今曰度物以矩,则当为「矩絜」乃得其义矣。
治国平天下诚意正心、?
身、齐家只是一理
所谓格物致知,亦曰知此而已矣。
此《大学一书本指也。
今必以治国平天下为君相之事而学者无与焉,则内外之道异本殊归,与经之本旨正相南北矣。
禹、稷颜回同道岂必在位乃为为政哉?
风涛汹涌之说,亦所未喻。
此篇所论自一身而推之以及天下平正简易不费纤毫气力,与横渠所论《周官冢宰法制事意不同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四。又见《朱子论学切要语》卷一,《宋元学案》卷四九,《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八四、礼仪典卷一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