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黄直翁(寅)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二五、《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四
商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是周监二代之制而损益之,其文大备,亦时使然也。圣人不能违时,乌得不从周之文乎?然亦少有不从处,如行夏之时,乘商之辂是也。
周之文固可从,而圣人不得其位,无制作之时,亦不得不从也。使夫子而得邦家,则将损益四代,以为百王不易之法,不专于从周矣。
程子曰:「三让者,不立一也,逃之二也,文身三也」。寅窃意求之继立以嫡,闻父丧而奔,身体不敢毁伤,万世之通义也。泰伯胡为而不然耶?盖不立者,泰伯知王季之贤,又有文王之圣,必能基成王业,从而让之,亦太王之志也。不奔父丧,非本心也,奔则王季辞立矣(太王欲立之而未有命,季历必为叔齐之事。)。逃而适他国足矣,必之荆蛮,断发文身而后已者,盖不示以不可立则心不安,其位未定,终无以仁天下、继父志而成其远者大者也。三者,权也。夫泰伯之让,上以继太王之志,下以成王季之业,无非为天下之公而不为一身之私。其事深远,民莫能测识而称之,兹其德所以无得而加也。
此说亦是,但以天下让,只依龟山说推本而言之为是。所云不示以不可立,则王季之心不安而位未定,此意甚好。非惟说得泰伯之心,亦说得王季之心也。苏子由云,汉东海王以天下授显宗,唐宋王成器以天下授玄宗,皆兄弟终身无间言,何必断发文身?若使王季之心如汉显宗、唐玄宗,则此说可也。若有叔齐之心,则不能一朝居矣。王季之贤,岂下叔齐也哉?然泰伯三让,权而不失其正,是乃所以为时中也。故夫子以至德称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