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吴德夫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二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五、《朱子论学切要语》卷一
承喻「仁」字之说,足见用力之深。
熹意不欲如此坐谈,但直以孔子程子所示求仁之方,择其一二切于吾身者,笃志力行之,于动静语默间,勿令间断,则久久自当知味矣。
人欲、存天理,且据所见去之存之。
功夫既深,则所谓天理而实人欲次第可见
大体未正而便欲察及细微,恐有放饭流啜而问无齿决之讥也。
如何如何
「易」之为义,乃指流行变易之体而言。
此体生生,元无间断,但其间一动一静相为始终耳。
程子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
正谓此也。
此体在人,则心是己。
理则所谓性,其用则所谓情,其动静所谓未发已发之时也。
此其为天人之分虽殊,然静而此理已具,动而此实行,则其为易一也。
若其所具之理、所行之用合而言之,则是易之有太极者。
昨来南轩尝谓太极所以明动静之蕴,盖得之矣。
来喻以不变易为未发已发,恐未安。
以此说推之,非惟见得易」字意义分明,而求仁用力要处亦可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