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答邓卫老(絅 问近思录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七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八、《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五五
乾,健也,健而无息之谓乾。
如何见得天之健处?
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云云。)絅谓偏言一事,仁之用也;
专言四者,仁之体也。
仁之用莫若爱,仁之体则爱有所不能尽,必包四者论之,而后仁之体可见
仁之一事所以包四者,不可离其一事而别求兼四者之仁也。
满腔子恻隐之心」,莫只是不馁否?
心要腔子里」,莫只是不放却否?
所谓腔子之义,岂禅俗语耶?
腔子犹言躯壳耳,只是俗语,非禅语也。
满腔子只是充塞周遍本来如此,未说到不馁处。
下句所说得之
凡物本末不可分两段事。
洒扫应对其然,必有所以然
絅窃谓是其然者,人事也;
所以然者,天理也,下学而上达也。
大概如此,更详玩之
杨子一毛不为云云。)絅窃谓三子执一不知权故也。
使杨子之拔一毛不为施之在陋巷之时,即颜子矣。
墨子摩顶放踵施之三过其门不入之时,即禹矣。
故所谓中者,惟可与权者能之。
杨、墨不足以知道,其心偏而不中,岂复能为禹、颜之事?
可更思之。
「昔受学周茂叔,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者何事」。
絅谓之所乐者,循理而已矣。
此等未易一言断,且宜虚心玩味,兼考圣贤为学用力处,实下功夫,方自见得。
如此硬说无益于事也。
曾点漆雕已见大意」,絅谓大意者得非天理流行之妙,圣贤作用气象与?
二子胸中洒落,无一毫亏欠安行天理之至,盖舜有天下不与焉者也。
二子已能窥测乎此,未必身造乎此也,故曰已见大意
且如此说,亦未有病。
然须实下功夫,真有见处,方有意味耳。
「敬义夹持直上,达天德自此」。
絅谓夹持者,岂内外并进之谓乎?
直上者,岂进进不已之谓乎?
直上者,不为物欲所累而倒东来西之谓也。
视听思虑动作天理也,人但于其中识得真与妄尔。
识」字紧要处,要识得时,须是学始得。
横渠先生范巽之曰:「吾辈不及古人病源何在」?
巽之请问先生曰:「此非难悟」。
设此语者,盖欲学者存意之不妄,庶游心浸熟,有一日脱然,如大寐之得醒耳。
横渠先生之意,正要学者将此题目时时省察,使之积久贯熟自得之耳,非谓只要如此说杀也。
明道先生曰:「某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
絅谓此正在勿忘勿助之间也。
今作字匆匆则不复成字,是忘也。
作意令好,则愈不能好,是助也。
以此持敬者正勿忘勿助之间也。
若如此说,则只是字好矣,非明道先生之意也。
伊川讲筵不曾请俸,又不求封叙
絅谓若是应举得官,便只当常调自处,虽陈乞封可也
本以应举得官,则当只以常调自处,此自今常人言之,如此可也
朝廷待士却不如此伊川先生所以难言之也。
但云其说甚长,则是其意以为要当科举法都改变了,乃为正耳
近看韩魏公不当使道士正殿设醮,而不知设醮之非,亦是此类。
须说到废道士而罢设醮,方是究竟也。
介甫言律是八分书,絅谓八分者,岂王氏谓其深刻未及十分也?
所以明法禁非,亦有助于教化,但于根本少有欠阙耳。
八分其所长处二分乃其所阙,此言是他见得者。
盖许之之词,非讥之也。
治天不由井地,终无由得平。
周道只是均平」。
又曰,「井田归于封建乃定」。
絅按张氏言治,大抵井田封建为主
程先生封建,颇取柳子厚之说,而范唐鉴亦推广之。
至胡氏《管见》,乃力诋子厚并排苏、范,其说反与程门不合
何也?
遗书》中只有一条封建而取柳子厚者,其他却不如此,恐此一段记录之误也。
范氏说多苟简不足为法
胡氏之论虽正,然其言利害亦有所偏。
要之封建郡县互有利害,但其理则当以封建为公耳。
此类且徐讲之,非今日所急也。
释氏之说,若欲穷其说而去取之,则其说未能穷,固已化而为佛矣。
絅素不喜异端之书,然徒知其迹而未究其去著,傥遇辩诘,词必穷矣。
自度决不陷溺,则亦不至骋辩
一物不知君子所耻也,不知于此何以处之?
理有未穷,则胸中不能无疑碍,虽不陷溺,亦偶然耳。
未必陷溺耶?
至于骋辩而耻不知,尤是末节不足言
穷理功夫不可所遗,然又当审其缓急之序也。
明道先生曰,周茂叔窗前草不除去子厚驴鸣亦谓如此
又曰,子厚闻生皇子云云。)絅谓此即天地生物之心而人物所得以为心者,盖仁之事也。
圣贤千言万句所谓传心者,惟此而已
大概然矣。
不可只如此说了便休须是常切玩味涵养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