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书张氏所刻潜虚图后1176年11月26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四、《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一、《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三六、《宋司马文正公年谱》卷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八、《宋元学案补遗》卷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绍兴己巳人范彪炳文避章杰之祸,自信安来客崇安,予得从之游。
炳文亲唐鉴公诸孙,尝娶温国司马氏,及谏议大夫无恙时为子婿,逮闻文正公事为多。
时为宾客道语亹亹不厌
且多藏文正公遗墨,尝示予以潜虚别本,则其所阙之文尚多。
问之,云温晚著此书,未竟而薨,故所传止此。
盖尝以其手稿景迂晁公补之,而晁谢不敢也。
因从炳文借得写本藏之
其后三十馀年,所见之本皆然,欲访完书不复可得,每以为恨。
近得泉州季思侍郎所刻,则首尾完具,遂无一字之阙。
始复惊异以为世果自有完书,而疑炳文语或不可信
读至刚行,遂释然曰:「此赝本也」。
人问何以知之,予曰:「本书所有句皆协韵,如『《易》彖文象,《玄》首赞测』,其今有而昔无者,行变尚协而解独不韵,此盖不知『也』字处末上字为韵之例尔。
此人好作伪书,而尚不识体制,固为可笑
然亦幸其如此不然几何不遂至于偪真也耶」?
间又考炳文之书,命图之后跋语之前,别有凡例二十六字,尤为命图之关纽
而记占四十二字,注六字,又足以占法之变焉。
今本顾亦无之,故其所论说徒知以凶吉臧否平为所遇之占,而不知其所占者之又有所待而然也。
因亟以书扣季思,此本果家世之旧传否耶?
则报曰得之某人耳。
于是益知炳文为不妄。
尝欲私记本末以订其谬而未暇
今复得乡人张氏印本,乃泉本之所自出于是始出旧书学者,使以相参
凡非温公之旧者,悉朱识以别之。
凡行之全者七,补者二十有六,变百八十有八,解二百一十有二。
又补命图九,凡例、记占之大小七十有四字,而记其所于炳文如此,使览者有以考焉。
是时又得温公《易说》于炳文,尽《随》卦六二之半,而其后阙焉
炳文自言其家使人就誊温公手摹,适至而兴亡之,故所存止此。
后数年,予乃复得其全书,云好事者北方互市版本焉。
始亦喜其书之获全,今则不无疑,然无以考其果为真与伪也。
时又尝问炳文:「或谓涑水记闻》非温公书者,信乎」?
炳文曰:「是何言也!
温公日录月别为卷,面记行事,皆述见闻手笔细书,今可覆视,岂他人所得为哉?
其间善恶杂书无所隐避,使所书之家或讳之而不欲传耳」。
炳文又云,金虏入洛时,从温公家避地某州
遇群盗,执以见其渠帅
帅问何人,应曰司马太师家也。
群盗相顾失色,且讯虚实
因出画像及敕诰之属示之,则皆以手加额既而俯仰叹息,谓炳文曰:「向使朝廷能用汝家太师之言,不使吾属披猖至此矣。
凡吾所欲杀掠者,蔡京王黼亲旧党与耳。
无忧惧为也」。
传令军中无得司马太师家,又揭榜以晓其后曹,以故骨肉皆幸无他,而图书多得全。
凡此人亦闻之者,因并书之。
淳熙丙申十一月丁卯朱熹谨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