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徽州婺源县周子通书板本后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五、《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一、《周濂溪集》卷九、道光《永州府志》卷二下、嘉庆《湖南通志》卷一四、光绪《湖南通志》卷一九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熹旧记先生行实,采用黄太史诗序中语,若以「濂」之为字为出于先生所自制以名庐阜之溪者。其后累年,乃得何君所记,然后知濂溪云者,实先生故里之本号,而非一时媲合之强名也。欲加是正,则其传已久,惧反以异词致惑,故特附何君语于遗事中,以著其实。后又得张敬夫所刻先生墨帖,后记先生家谱载濂溪隐居在营道县荣乐乡石塘桥西。而舂陵胡良辅为敬夫言,濂实溪之旧名,父老相传,先生晚居庐阜,因名其溪,以示不忘其本之意。近邵武邹敷官舂陵归,为熹言,尝亲访先生之旧庐,所见闻与何、张之记皆合。但云其地在州西南十五里许,盖溪之源委自为上下保,而先生居下保,其地又别自号为楼田。至字之为「濂」,则疑其出于唐刺史元结七泉之遗俗也。敷尝有文辨说甚详,其论制字之所从,则熹盖尝为九江林使君黄中言之,与敷说合。方将并附其说于书后以證黄序之失,而婺源宰三山张侯适将锓板焉,因书以遗之,庶几有补于诸本之阙。若此书所以发明圣学之传而学者不可以不读之意,则熹前论之已详矣,因不复重出云。淳熙己亥正月朔旦,县人朱熹谨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