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魏丞相行状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三
丞相魏公讳杞字南夫
幼时转寓四明邂逅武翼姜公,观奇之,问公出处
潸然出涕,言有母无以为养。
姜公亦为感动,馆之于家,命之从学
日益进,姜公许妻以其子,是为庆国夫人
未冠授官,复擢巍科,然安于命义,志不苟求
师垣专政,其子熺以同年公来见,意不诺。
馀姚,与太保史公为代,后又相继秉钧,为盛事
越帅秋阅,必欲以军礼,他尉皆羞,公独戎服执挝,庭趋如仪神色夷然识者叹其器量
尉满,丞相史公为代,念公之贫,故迟其来。
公以书促之,史公浩报云:「我迟其行,公促我至,近世交情罕闻也」。
邑人传之以为美谈
馀姚剧盗为邑人害,公设方略捕之。
改秩,公曰:「盗为民害不得不除,不愿以人之罪为己利也」。
不复问赏,径受节推以归。
宪使秦公昌时闻而重之,密为保奏讫事乃语。
不得已,始就赏。
公宰晋陵年始及壮,吏事详练邑人安其乐易而服其严明
尝护使客传舍民有以妖党告,株连数百人力请掩捕,少缓且变。
人方骇,公不为动,乃先系其人,累日不问,徐逮其所指者,使觇视之
是也,指其人之女为魁,欲得对狱
公益疑其奸,讯之,乃尝求婚不遂,馀又皆仇家也,以诬告反坐之。
晋陵有巫,以神为市而诉民之不施公察其情,曰:「左道乱民常刑」,逐巫境外而燬其祠。
公在晋陵三年郡守凡十易,其间贪残众心,疾公守正招摭尤甚
及其罪去,寮吏鼓舞,守与其家人徒步出城。
公曰:「我可乘其危哉」!
为具舟楫道路之费,独往送之。
愧悔举家感泣
晋陵一日被发号呼于庭者,叩之,则李氏也。
其父调官都下航湖,以行久,不知所在,丐为寻访
恻然,受其词。
同僚皆谓曰:「具区环数郡,安知在吾邑?
将必悔之」。
不恤,择健五百,激以厚赏,使物色
果得盗杀者,遂伸其冤。
人尤异之,政誉流闻
周公麟之吕公广问常率从班列荐,侍御周公方崇将引宪府,公径赴铨部,授泾县而后见知诸公叹赏不已
繁昌获盗,宰尉奇赏,追逮日滋,谓寓赃于泾民为多,已次遣行,已破数家,至有死者
下车,独谓不然
一日,持檄取五十三家,邑民狼顾
一无所遣,已而真盗与赃乃获于他邑。
平民逮系纵归者无全肤,忍死扶惫,与五十三家者泣谢于庭下,繁昌获谴而公名益著
民有能持吏长短者,自公至,屏迹不敢出。
后有吏过其门遭殴,公曰:「此奸民也,以我将去,故尔
不治何以惩恶」!
即请于守,寘于理。
比去,有泣拜于途,悔过自讼者,询知即其人,因加训勉,卒为良民
隆兴二年,金虏大举入寇,声摇江浙
钱公端礼宣谕淮南,公以宗正少卿参议其幕。
初,高宗皇帝二圣之故,屈己汤文乐天之事,首足倒寘,欲正未能。
至是,上欲遣使和议,以退虏师,且正敌国之礼。
丞相汤公思退公有专对才,自宣召对
上从访问国家利病淮上将帅人才,公敷奏精详上当帝心,乃曰:「欲得卿便使虏」。
公辞,不许
警报方急,虏情叵测公素多病公母国夫人曰:「人臣事君,尽命而已
天子亲擢,此汝自效时也」。
有谕诣都堂使事,凡十馀条,其大者四:一,退师议和
二,易臣为侄。
三,减岁币
四,不发系虏归附人。
陛辞,公奏:「万一犬羊无厌,愿陛下勿以小臣为虑,请速加兵」。
恻然久之,曰:「卿虔心如此,天亦相佑,何虑不济」!
行次盱眙,虏帅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驻兵淮上,闻有使人,遣权知泗州房长请见淮浒,问使意,且求先见国书
公言书合于到日赍出,房长云:「某不见书及定议于此使副如何得到阙下」?
公出副本示之。
长云:「此卢仲贤来书前后再拜等字,不可用也。
南朝二三十年称臣用表,一旦欲为叔侄,且求减币帛太无礼」!
必欲令公易书
公言:「御书也,臣下岂容辄改?
主上两国各有利害天地鬼神鉴其曲直,此则有辞非所惧也」。
自午至酉,或坐或起,诘难纷然
应酬明敏辞气慷慨房长能屈
徐言:「和议若成,兵祸旋弭,皆同知之功,神明亦佑」。
房长词理因而稍顺,即云:「且待禀元帅看」。
既而忠义复遣计议官李佾同房请见诘难愈甚
随意折之
未几忠义复遣校尉仲端同房长至
仲端忠义语云:「和议已二三年,未有端的
宋国侵夺宿州,我以偏师一击,即散惧而求和
及取接人使又复不来
重兵压境宋国求和,而复屯兵合肥,岂欲款我师期,别生事耶?
宋国若不推诚元帅欲提大军过淮,复于襄汉截断吴璘军马使不得东,恁时如何」?
公曰:「此皆彼此已往之事,今奉信使不必复言」。
遂同副使宿于水滨,与虏相望
骁将魏胜战死,楚州陷没,上愤虏反覆,诏以礼物督府犒军
深计用兵利害,即奏曰:「今使事大者易名称,减岁币,不发系虏归附人,臣与虏力争,其情颇屈。
若虏悔祸从约,而礼物既散,恐仓猝难办。
且恐虏疑我绐,别生衅隙」。
朝廷深然之,留礼物
公始奉命北行,途遇虏兵,公将使旗,令人前行大呼:「奉使来」!
俄而控弦露刃直前围逼,众皆失色
意气自若,使谕以两国利害,为少却。
累日宿兵虏围中,濒死者数,绝无饮食
会虏接伴至,方得入境
燕山,其馆伴张恭愈等责书如式
往常遣使,书称「大宋」,虏诱至其庭,逼令去「大」字
虏今亦用此计逼公令改,又令称陪臣
公曰:「书出御封,不敢轻改。
窃恐沿淮小人欲梗和好生事疆埸,望禀元帅切勿信也」。
前后与虏语,抗论不挠动中事机晓谕祸福开布诚信,虏颇信服
时虏主葛王欲和,而忠义等不欲。
事闻,虏主意肯,忠义遂再遣李佾等见公,其辞稍顺,而责书如式,且欲世为侄国。
公言:「只如人臣之家,安有一家专是叔,一家专是侄之理?
此何昭穆两国皇帝方享万寿臣子何忍预以世言」?
等言:「向于誓表世修臣节,尚忍言之,今为世侄,乃不忍言耶」?
公曰:「大国不欲和则已,如欲议和,亦须阔略节目彼此迁就可也」。
忠义等以和议垂成,己不得逞,乘其未定,俄拥兵长驱而南,老稚奔逃仓猝不得渡,多至溺死
切责津吏,将奏劾之,始得二十艘以济,所全活甚众。
虏兵侵逼,公护礼物,稍内迁
副使康湑病不能骑,兼之摧困百端,告公曰:「湑死于此,公其勉诸」!
毅然以死自誓抗议益坚,辞色俱厉,虏无以屈,乃定盟,卒易君臣叔侄,减岁币银绢五万疋两,不发系虏归附人。
逮归,得虏报书公力求视书稿,见其书词如约,乃受。
馆伴贺曰:「此回来和,奉使大段不易
自此封王拜相不疑矣」。
使还,即日引见
上大悦,劳谕再四,即诏谕军民云:「杞越疆通问,得其要领而归。
淮南侵骑,已空壁而退」。
德寿宫有旨引见高宗望而喜悦委曲拊问,且曰:「朕向来曾奉使备知虏情奸诈百出
卿能一一力争事理俱当。
如奏礼物,以成今臼之事,尤识事体
讫事而归,想太夫人甚喜」。
时年甫四十有六,比还,须发尽白
公虽素贫,视财物不以介意
出疆,赏黄金五百星,及龙脑、香银绢杂物等。
公用之馀,例归使者
公既竣事,并虏中所赠遗之物,分毫不取
执政入谢德寿宫太上皇出使之勤,问所用几何
公以比旧什之一为对,太上皇叹曰:「向吾遣使泛常密赠黄金千星。
了如大事,而费止此,今卿至是,殆天所以报也」。
公在给舍守正不阿,多所论驳
人推其公,虽被驳者,不敢怨也。
上以两浙常平虚额命中按视
公言:「政和间走马承受廉访使所至黜陟官吏权势薰灼
建炎以来,尝使与州县间事开端于此渐不可长
若止取文书监司可办时,方借收圭租,以助经费」。
降人萧鹧巴尝赐淮南田,不欲以职田为请。
公言:「此祖宗养廉之具,约借犹有还期,夺与人则仕者宁不觖望」?
上悉从之。
上尝从容谓公曰:「近日无他事否?
有亦卿不肯放过」。
公对曰:「蒙陛下容纳正直是以有犯无隐」。
吏部素号剧烦,公遍居郎省及历长贰通练章程,吏不得欺。
法持平,不容私谒
自膺柄用,益以国事己任,自言平生无所愧者,不为阿私,故于议论政事升陟人才未尝容心
上屡谓忠朴麻制云:「政如衡石之平,衷靡丝毫之伪。
察其朴厚,可副弼谐」。
盖述上语也。
曾觌龙大渊潜邸之旧,得出禁闼或时采听市井间事以效小忠恩幸甚厚,颇为威福
观望者趋之,其门如市
一日,群臣奏事毕,公独前曰:「曾觌龙大渊权势太重,宜有以抑之」。
默然良久参政陈公俊卿进曰:「诚如魏杞言」。
群臣趋出,上独留公曰:「卿所言朕亦觉之,今当若何」?
公曰:「潜邸旧臣陛下富贵之则可也不当使与政事。
如诸路总管,亦不为不重」。
上深然之。
再拜谢曰:「陛下臣愚忠,赐之开纳天下社稷之幸也」。
是夕连奉御笔,二人俱出外任于是天下咸服。
叶公颙参政也,谏有欲规近者,诬奏其子而寘其侄于理,叶遂罢。
已而按治诬状,公曰:「事当从实,力明其枉」。
悚然为悟。
蜀将吴璘死,朝廷未有以处。
佥谓吴氏在蜀久,军民安之,宜复将其子,以慰安蜀人之心。
公曰:「以吴璘之忠,付以全蜀固无可虑
死,诸子贤否可知若不乘时改辙,遂世授吴氏兵柄他日恐为朝廷忧」。
于是析为各路,命近臣以往迄今西顾之忧。
上尝问:「朕览《神宗纪》,见当时灾异甚多何故」?
公曰:「传言天道远,有邈然不著其应者,有不旋踵为应者。
人君惟务修德,勿问其他,思天出灾异谴告,正如父母震怒,为子者不必问己有过无过,惟当恐惧修省」。
上曰:「卿言甚善,不如此,是自求祸也」。
公在枢府条进边防事,上曰:「卿等夙夜究心措置条理」。
又曰:「宰相多事大体不屑细究利病
行之未几或有更改,朕固尝戒之。
尽心如此,极体朕意」。
又曰:「朕观卿凡事首尾参照,必欲使法炳然一定不可易也」。
又曰:「朝廷肃静,皆卿处事详细之力」。
又曰:「近数事皆合人心
进用之际太畏人言,亦是私意
坦然无心,自叶公论」。
奉谕奖谕曰:「朕念循习苟且之弊,思以综覈为先。
玩岁愒日,务存形迹
蚤来所奏革弊二事,殊惬朕意。
尽公协济,何虑政教不举」?
公素畏谨未尝漏言
或问二事何事,公亦不言
公自以奋身羁孤明圣,于海内人物孳孳访拔。
尝与解省校试,盛服焚香,祷之于天,危坐谛览,昼夜惰容
或者甚之,则曰:「为国取士何敢不敬」?
所取程文,必以学识为先。
门人多有闻于世,公当轴日,遂以引拔寒畯为先,私党不以进。
有为言者,公曰:「庙堂亲故进之地,宾客至前,必观其议论器识可用否,不问其识不识」。
搜求文武,如恐不及
又因语次访问,使各举所言习而记之荐绅
治状择其众论所归选用焉。
得官而谢者拒不纳,不惟市恩之嫌,而并无壅遏之患。
一时执政皆效之。
不应得者,不为两可之辞,即日报使归部,人亦不为怨。
与同列言,朝廷论材之地,不可使有谴舛,于相位二屏一书在朝百执事姓名一书天下郡守监司姓名,各书其禄秩、赴罢月日于下。
除授不待寻绎而具口以睹省益,无遗材之恨,事至今时相遵用之。
常叹曰:「安得王佐才,知而荐之,使登此位,得奉身以退」。
用人,各因所长不为求全,条为科目,各适其器。
所荐二十馀人,若丞相陈公俊卿端明汪公应辰,求制王公阁学徐公材,皆一时之选,多至显者
陈公俊卿从班罢且久,公言俊卿耆德夙望不宜久置闲地,上即命召之。
同列有掠为己功,不以为意
其后陈公闻之,为悚服焉。
燕国服除,起知吴门过阙上,赐宴问劳周渥
且曰:「朕自记得卿,此亲擢也」。
为政何先,公曰:「宽而有制,严而不残,是所先也」。
上首久之
辞行,上曰:「天寒,曷少留」?
公曰:「大小一日缺官,则废一日之事,臣何敢惮寒」?
上曰:「卿念郡事如此」!
喜见玉色褒嘉之语不能尽记。
公在吴门克勤小物不以大臣自居听讼处事,悉有方略
受输一事,尤可为后法
秋苗浩繁寮吏屡请委官定期,犹未有定议。
晨起,忽命置历,韬以紫囊日差二员不俟庭谒径入庙中,授以约束,暮则覆实
泛择才能之吏,不限高下
外邑管库之士偶入城府,度其可使,则亦命之。
赇请路绝官吏无所容其私。
或閒数日,公亦亲临条教,示民明简,访吏精密远近乐输先期告足。
岁旱,当祷于白龙祠。
顷之龙出云表吏民骇观
一雨三日,岁以大稔,新其宇以报焉。
褒诏押至,有「老臣旧弼,谙练庶事」之语。
朝旨和籴,公惟恐病民,委请各官集其事,据其时直价,不淹时
公初在揆度,蜀方谋帅公请以有大臣才器德望者为之,初无容心
其人以为出入深衔之。
至是,以籴事萋菲籴官,公因被诬,亟为词以归。
自使还,不一二年,径至大用
每谓中原沦胥戴天大义不可不复。
时有未可,姑俟遵养
和非本意,不欲以使事受赏
每迁,必再三逊。
然明相遇言听计从,殆不以是也
有以启贺者曰:「使苏中郎,归典属国,固难酬抗匈奴之功;
富韩公卒大臣,岂专以使契丹之故」?
人谓名言
公自念少时孤困流落,遇报官及诸受命,必感泣曰:「此非平生意望所敢及」!
戒其家人勿以奢纵,虽入相出藩,而生理甚薄,用度不给未尝介意
公平不事生产,既解机政无家可归侨寓四明城僧舍
已而卜筑村疃,得仲夏王氏庐,爱其山水,虽隘僻,处之淡如也。
皇子魏惠宪王四明,与王眷出郊,访公于碧溪留讯卜宿。
王见山水爱之,语公曰:「人情玩物皆有厌倦,惟观山水之乐不厌,何也」?
曰:「人性本静,所以乐此」。
王称久之
尝云:「他日郊霈,首当奏弟」。
使虏还恩例得二名,子已长成,俱爵,不奏。
一授叔汝功进二阶一奏弟梠。
一日,有老僧谒,以公昔所书窗纸来告,则梠已更数任。
公薨,梠不胜哀,浃日而卒。
一门友悌可悲也已
公笃于义,其叔与弟之子次第官之。
宗族散处江、淮、闽、浙,视力周恤,更去迭来,客馆虚日
李氏妹既嫠居,廪其家,官其子。
公自罢政退居凡十五年,未尝一事州县
赋调率先时而输,务致精好,为记识以自别。
官吏见者无不感叹
初,参政钱公端礼四明,日一见公,知为国器,即馆延之,又力荐于朝。
公感其知,执门生之礼,虽贵不怠
闻其亡,哀恸左右,戒其诸子世无忘钱氏也。
东宫讲读彻章及政府进书例赐金缯,公以满盈自惧,必引义牢辞得请而后已。
迁官,亦累辞。
上曰:「卿亦太廉矣」。
归家,因以「太廉」名堂御笔题匾。
姑苏飞语,或劝公自辨,公曰:「流言止于智者,使有是,一郡之人独无词乎」?
风神秀整暇时把酒赋诗谈论倾座,听者忘倦
泛及世故曲当事情,可举而行,平时不言钱
公平属意性理之学,深造自得
阅《内典》常有悟,生死祸福得丧不以入其心。
少喜为诗,晚益超妙,颇得少陵半山之妙,岑特奖褒。
遗文有家三十卷,《勤斋诗》三卷
子侄经术义理,自《三都》《二京以下,择其尤者,类为《童讽》三十卷,使诵习之。
焦山之殡,每切霜露之感
或言当百川入海之会,风水雄胜,且世再出相。
公曰:「泥阴阳家徼福不便展省,可乎」?
燕国之葬,卒迁奉化合葬溪口上山
崇福显亲禅寺前名常乐院,其后得旨改院,赐额曰「崇福显亲祠」。
夫人姜氏,静专,庆国夫人郊祀礼仪,特封文节夫人
公复资政殿大学士,薨于淳熙十年十一月癸未,六十有四
次年九月丁酉,葬于奉化溪口上山,祔太师燕国公之藏。
按:《魏文节遗书附录引《魏氏宗谱》,四明丛书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