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旌忠悯节(并跋)1193年5月13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九、《濂洛风雅》卷一、《文章辨体汇选》卷六四九、康熙《西江志》卷一二○、康熙《广丰县志》卷二三、康熙《广信府志》卷九、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同治《玉山县志》卷二、同治《广丰县志》卷九、《南宋文范》卷三七、《稼轩年谱》第三四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绍熙三年十月己酉信州守臣王自中言:「臣幸得蒙恩剖符假守支郡视事之日,考按图牒,窃见故签书枢密院事张忠文公叔夜故知同州郑威悯公骧衣冠之藏皆在郡境。
盖闻在昔靖康之难,虏骑长驱都城危迫四面勤王之兵逡巡前却,莫有至者。
忠文以南道之师千里赴难军锋锐甚,每战必克,乃以庙算犹豫,卒不能成功
崎岖颠沛之馀,竭力致死,犹以必存宗社己任
事复不就,则遂闭口绝食而以身殉焉。
其后虏人分兵西窥关陕所向降下,无不如意,则又有如威悯者,独以孤城惫卒婴其乘胜焱锐之锋,蔽遮三秦,以备巡幸
虏兵大至,邻援四绝,知不能守,而勇气弥厉,誓必与郡俱为存亡
城陷之日,遂陨其生而不悔
是其见危致命杀身成仁,皆足以无愧人臣之义。
是以圣朝痛悼褒恤屡加,立庙赐名,著在祀典
非独以慰忠魂地下,实以昭示万世臣子忠义大训
而吏惰失职脩奉弗虔。
忠文虽得即墓为祠,以严貌象然而僻在永丰灵鹫深山之中,既无以上恩、厉众志
至于威悯,葬祭在冯翊者,道既阻绝,而其故乡玉山东郭有坟无庙,则行路之人所为怆恻
而臣不佞,尤窃惧焉,谨已相地两县之境,通涂之侧,出留州钱,属吏鸠工,度为双庙拟则巡、远庶几有以揭虔妥灵表劝忠义,仰称建炎绍兴明诏遗旨
谓宜假以光灵,定其名号策书申命,以诏无极
不胜大愿,敢昧死请」。
事下礼部太常合议条奏,咸谓二臣庙前赐额,宜因其故,合而名之。
制诏礼官议,是其以「旌忠悯节之庙」为额。
于是尚书符郡主施行如章,而王侯已召还矣。
始,侯既属役玉山芮立言永丰潘友文,又以书来请铭于熹,于是两令课功作治如法,复使人申致侯命。
熹既乐道二公之事,又重侯请,乃序而诗之,俾俟庙成,衅而刻焉。
王侯字道夫永嘉人,自少魁垒有奇节,尝为寿皇圣帝极当世之务。
寿皇悦其言,欲大用之而未及也。
是其为政知所先务固宜如此
其诗曰:
皇皇后帝降衷下民
君臣之义,父子之仁。
臣之事君,策名委质
报生以死,身岂遑恤?
鱼熊掌取舍之间,是孰使之?
其性则然。
林林之生,孰无此性?
利害劫之,或失其正。
文武张公,投命重围
拥孤弗遂,视死如归
侃侃郑公,遥遥孤垒
城亡与亡,其节亦伟。
方时大变,众溃如川。
二公相望砥柱屹然
慷慨临危一心如水
实全其天,万世不死
招魂作主,帝有闵书。
吏惰不称神用弗居。
孰见孰闻?
孰嗟孰叹?
孰烝孰尝?
孰克用劝
守侯请命,奠此新宫
煌煌巨扁,合旧增崇。
丽牲有碑,螭蟠龟负。
我其铭之,过者必下。
绍熙四年五月戊寅具位新安朱熹撰。
既铭此碑,明年祗召造朝,道出祠下,将往拜焉,则貌象未设,而它役亦未讫功
问其故,则曰王侯既去,而岁恶民饥,两令寻亦终更。
而今玉山温国司马君䢍始将终之也。
文正公诸孙,其大父忠洁公亦以扈从北狩守节不污没其身,宜其有感二公之事,不待州家之命而卒有以成王侯之志也。
十月壬子,以讫事来告,以为是亦宜得附书,因纪其事,使写刻于碑之左方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