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运判宋公墓志铭1191年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八四、《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三、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八三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公讳若水字子渊成都府双流县人
其先唐相文贞公裔孙旦,以给事中僖宗入蜀,遂家眉之彭山
五子散居成都、邛之间,号五房宋氏双流其一也。
公之曾大父右言、大父杰、父维皆不仕
其父以公故累赠奉议郎,母蹇氏亦赠安人
自幼即知刻苦为学,邑之贤令任公、李公焘皆爱其文行,屈辈行与交。
将就举,有欲移公试漕台者。
公曰:「欺君诬祖,吾不忍也」。
从州举试外省,得奏名对策廷中切直无所避。
考官不说,犹以冠乙科,授左迪功郎嘉州龙游主簿
未上,丁外艰
更调龙州仁寿县主簿,监永康军青城县味江镇税,兼合同场。
先时茶禁甚急私贩益多,商算甚重而岁额反耗。
公至,弛禁薄征而旧弊顿革,课入大增。
或劝献其赢以规赏,公曰:「独不为后人计耶」?
岁旱,民争水泉之利,群聚殴击,且欲为乱。
公单马喻之,皆释仗听命
公又为祷于灵湫一夕不雨而水溢沟浍皆满,焦槁以苏,物情乃安。
明年荐饥,民又相聚剽掠以求食,有期某日镇民某氏者。
公召诸豪语曰:「饥民求食,此易与耳。
私贩徒负玩法一与之合,非小变也。
今能出力以致其党,使为一境之卫,不唯足以销其奸心饥民知吾有备,亦惮不敢进
一举两得也」。
诸豪皆应曰诺,悉出金币椎牛酾酒召致其徒,杂于居民保伍之间,日以兵徇于市。
公亦带剑跃马其间,众皆畏服,而饥民不敢犯。
且曰:「是尝为我祷湫出泉者,吾当谨避之耳」。
镇故无学,公为作孔子考古制器,率诸生行释奠礼,延师儒,躬讲说士子竞劝
制帅汪公暨诸使者闻其贤,争荐之,移知神泉县
始至,承废弛之馀,首罢追胥之扰,但以幅纸书负租,与民为期无敢后者
不数日,尽偿前令宿逋
为言州家使得善去。
邑产黄雀,岁供诸司至以百万计。
公请罢之,民用不扰而物生亦遂,至今为法
诸司知其治行,徙知嘉州犍为县
神泉相率留之,不能夺也。
公于二邑皆治其学校,如味江所为
民有讼者,躬以义理恩意辨告谆悉,皆大感悦无复犯者。
其尤无良、不听令,敢以武断齐民者,乃捕劾之,上狱于州,罪至流徙
于是闾里正清善良得其所
宣教郎干办诸司粮料院
太常寺主簿齐宿必虔,濯溉必洁,同列愧叹以为非所及。
新繁故有艺祖神御,蜀帅请改筑宫成都
事下太常,公闻其且将大兴土木穷极侈丽使民得安,为处驳议,事乃得寝。
国子监丞再入太常博士,转而为丞。
吏部考功郎官,改兵部,除秘书丞,复兼吏部
三馆以故事为书会而上闵雨避殿降食。
公为官长言:「君父焦劳如此,而臣子相与燕乐,诚有不自安者」。
官长是其言,白罢之。
以旱故,诏馆职条上阙政
为书万言历数当时刑赏之缪,以为所以阴阳之和者。
宰相闻之怒,出公提举江东常平等事
上称诚实,俾移福建
俗故多不举子,公与帅司合议,按律令,严保伍,为所以禁防诲诱之具甚悉全活者众。
汀州远且多盗,又名瘴乡常时使者按行多避不往。
至是群盗甫平,死伤横道疫疠大作,又非常岁之比。
公独慨然引车深入,煮药自随亲问病者饮之。
民为盗所攻劫与能捍禦奋击以助官军有劳效者,皆弛其租。
汀民大喜人人戴公德
建阳招贤故常别贮常平米数千斛凶岁发以赈民。
隐士魏君掞之所为,而岁久陈腐出纳不时,反以病民
有以版曹下社仓法告者,公喜,立为移书,更属乡人士君子岁歛散之,一方尤赖其利。
湖南提点刑狱公事,建人老稚邀遮恋慕至竟不得发。
湖南尤多盗,皆昼伏豪民家,抵夜辄出,以故不时得。
公至,申明保伍之令,使相收司。
无所容,至有扣头车下,请得召保复归业者
公皆抚而遣之。
又檄诸郡精阅禁旅按行所过,察视激犒如法
月调诸县弓兵,校其艺而诛赏之
由是皆乐为用,盗发辄得。
狱官毋得兼摄它职,又条七事申儆之。
议法兢兢焉,每论死刑,必齐戒露香要质于天,然后敢决
决日辄罢燕设所以致其钦恤意者无不尽也。
属郡大札,遣吏挟医载药驰以救之。
衡山浮户有与土人不相中者,诣阙言:「衡山,国之寿岳祠城故有溪,并城南出
后或凿城北址,导水使西,不能无断地脉
筑山决水,使复故道」。
下公平奏公言:「水西岁久故道皆为民居
今欲东之则是百家不无荡析离居之苦。
寿岳之云,无所经见
如其言,则国家中兴、慈皇寿考在西之后,尤不宜妄有改作」。
事乃得已
衡州故有石鼓书院,墟废亦久。
使者潘侯畤始复营之,公成其终,为增置弟子员,以永嘉戴溪为之师。
割田置书,教养如法
又知处士刘某之贤,与郡守刘清之交章论荐,诏特补官
于是学者知公好贤尚德之意,不独科举计也。
被旨摄帅事,飞虎军素骄悍白昼掠人,吏不敢问
公一以军律绳之,赏信罚必士民以是得安其居,而军吏亦皆悦服
会久不雨,请祷过勤,遂得疾。
改除江南西路转运判官,而江西是岁亦大旱下车首问荒政所宜发廪劝分蠲租乞米以次施行
奏请者亦多报可
又行帅事,事益丛委,公自力不少休。
家人有谏止者,皆麾而却之,遂以大病
夙兴,犹视事常时
夜过中,遂不起淳熙十五年二月甲子也,年五十有八。
病革时,民相率为公禳禬不至,晨夕走府门,侦起居状。
及卒,皆缟素吊哭
行日号泣挽车,哀送数十不绝
湖南吏民闻之,有千里来赴义者。
盖公资禀醇厚,隆于孝友,处内外族姻长少存没之间,不见少有遗憾
为学勤恪不懈,既脱场屋,益玩意圣贤义理之学。
自周、程、张、马之言以达于经,吟讽辨说未尝虚口
以及人,一以仁爱惠利为心。
闻善即行,如恐不及
故所临莅士民爱戴见于风谣非一谀说空言也。
其在朝廷据经守正不为苟合,雅为虞雍公所知
其为之言,不过用人材、严守备,以俟敌人之衅而已
尝因轮对,请戒群下怀私立异迎合纷更之弊,损宗戚岁时赐予贵臣给使宣借、百司吏禄之费,及减畿甸房缗,以惠贫弱,上皆称善。
公因极论恢复大计反覆百言
上益喜,顾曰:「即当相与赴功名之会耳」。
事下有司不得施行,而房缗之惠遂及于天下
他议贡举铨注之属,又皆广恩优老革薄从厚之意。
而其应诏言事,则直指宰相挟私罔上之失无所避,虽以是不得久于朝廷不悔也。
寿皇知公深,尝语近臣:「斯人乃朕于奏对得之」。
其在湖南,盖尝有召用意
宰相以前忿尼之,识者恨焉。
为文汪洋融液,务极事情
晚岁更造约,尤好读《易》,尝梦有问《易》之一经孰为门户者,应曰:「阴阳两画,非《易》门户也耶」?
精诣纯熟如此
著书经解五卷,《书小传十卷史论十卷古今百卷杂著三十卷奏议五卷
安人张氏,蜀之故家御史之后,历千馀年而谱牒可考不紊。
安人贤孝,读书史,善笔札,通古今,识义理,而不肯词章
父岐尝宰永康,颇以严治
安人每陈古谊以谏。
归公,事舅谨敬奉祀庄肃和叔有礼,遇族党
舅丧,悉力公办如法,人以为难。
居间久,上官有欲使摄局者,安人不怿,曰:「吾之赀尚足以伏腊徇禄从人得无素志乎」?
公善其言,为谢不往。
其方直之操,士夫或有愧焉,不但妇人之贤而已
先公十九年卒。
安人宇文氏宣教郎骘之女。
子男三人,之源、之润、之汪,皆嗜学而有文。
一人,适熊应,早卒。
皆张出也。
之源等以十六年十二月甲子葬公及张安人成都县杨侯乡癸山先墓之次,遣人建安请铭,踰年乃达。
而予适有临漳之役,使者以书还。
明年复来,则值予哭子悲甚,言不能文
顾与公相得晚而相知深,其为社仓书院,皆尝为记述,又重之源兄弟之请,越数千里连岁再至而不倦也,勉为之铭,以致吾意。
铭曰:
资之厚兮学之博,退循循兮进谔谔
三方一节无斁九原归卧可作
我铭其居诏冥漠,欲知斯人视斯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