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汉家杂伯论 南宋 · 张栻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三七、《南轩集》卷一六
学者要须明王伯之辨,而后可论治体
王伯之辨,莫明于孟子
大抵王者之政,皆无所为而为之,伯者莫非有为而然也。
无所为者天理,义之公也;
所为人欲,利之私也。
考《左氏》所载齐桓、晋文之事,其间岂无可喜者?
莫非所为而然,考其迹而其心术所存不可掩也。
宣帝汉家杂伯,固其所若此
然在汉家论之,则盖亦不易之论也。
高祖天下,固以天下为己利,而非若汤武吊民伐罪之心。
故其即位之后,反者数起而莫之禁,利之所在,固其所趋也。
至其立国规模大抵皆因秦旧,而无复三代封建井田公共天下之心矣。
合于王道者,如约法三章,为义帝发丧,要亦未免假之之意,其诚不孚也,则其杂伯固有自来
王道精金美玉,岂容杂也?
杂之则是亦伯而已矣。
文帝天资为近之。
然其薰习操术亦杂于刑名
考其施设,动皆有术,但其资美而术高耳,深考可见
至于宣帝,则又伯之下者桓、文罪人也。
西京之亡,自宣帝始。
文、景养民之意,至是而尽消靡矣。
宣帝真知所谓德教者哉?
以为不可用也。
元帝之好儒生,盖窃其近似之名,委靡柔懦败坏天下者,其何德教之云!
夫惟王者之政,其心本天理建立人纪,施于万事,仁立义行,而无偏不举之处,此古人所以制治,而垂裕无疆者。
后世未尝真知王道,顾曰儒生之说迂阔难行,盖亦未之思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