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温峤得失 南宋 · 张栻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三八
温太真忠义慷慨风节表著,足以晋室名臣古今所共推,不待详言
然吾独有所恨者,绝裾之事也。
昔之人不以穷达得失累其心,听天所命而行其性命之情,故或仕或不仕,皆非有所为也。
于其身所处之义当然也,自后功名之裕兴,而迁就趋避说起三纲始隳而不得其正,虽豪杰之士,一为功名富贵所诱,失其性者多矣,可胜叹哉!
太真少时以孝笃至称,一旦刘琨之檄,将命江左,母崔固止之不可至于绝裾而行。
噫!
太真有母若此,身固不得已许琨矣,独不见徐元直之事乎?
元直所谓方寸乱矣,盖其天性不可已者也。
太真独忍于此乎?
既以委质为人之臣,当危难而无避可也将命之举,岂无他人
太真念母,独不得辞乎?
度其意不过江左将兴,奉檄劝进,徼倖投富贵之机,赴功名之会耳,而其所不过甚乎?
或曰:「使太真不来江左,则宁复有后世之事业
太真不得两全矣」。
此殆不然
昔人事业,皆非有所为而为之,事理至前,因而有成之耳。
若怀希慕必之心,则其私欲而已,苟可以异日之事,则凡背君亲贼性命皆可以屑为,此三纲所由坏,而弊之所由生也。
伯夷叔齐不受其国,夫子以为求仁而得仁
商之三臣微子不得不去,箕子不得不为奴,而比干不得不死,皆素其位而行也。
岂直太真事业不足道就使太真能佐晋室剋复神州一正天下勋烈如此浮云之过太虚耳,岂足以塞其天性之伤也?
太真顺母之心而终其身,虽泯灭无闻于后,顾其所全者大,于身无愧,乌能以此易彼哉?
故予谓太真称为功名士则可,尚论古人则可憾矣(《南轩集》卷一七。)
君:原无,据道光本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