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纲纪劄子代人 南宋 · 陈造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五一、《江湖长翁集》卷二八
孔子论为君难,谓知此则一言兴邦
《书》亦曰:「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盖以一人之微,立乎四海之上,情伪向背千态万状,必欲使之帖然顺治,亦甚难而可畏哉!
古之帝王,审其至难,有道以处。
此在我者约而彼自绝奸犯之思,在上者正而下举无抢攘患者,曰纪纲是已。
昔之人善论纪纲者莫韩愈,其言曰:「计天下者不视安危,察其纪纲理乱而已矣」。
纪纲者,人之脉也。
脉不病,虽疾不害
脉病而肥,良医忧之。
人主一身而临天下,舍纪纲何以为治?
纪纲之在天下,人君主之,宰相侍从挈提之,执法之臣纠正之,中外百执拳拳焉共守之。
譬如网之在纲,孰能保其久而不坏?
一绳之腐,一目之缺,随即补之,则大纲固在;
听其腐缺,几何不就尽耶?
国之纪纲,亦恶能保其不隳
上自人主下至中外百执,随坏而补,则与日惟新,谓之未尝可也
蝼蚁之见,亦欲陛下君臣纲纪之将腐缺者补之,请言其凡。
京师以众大为言万乘在焉,列而为千官百执,屯而为千乘万骑利害差跌,动关宗社所以逻卒以防耳目所不及固也,而近者逻卒所及,卑官小吏从而被罪祖宗逻卒之意,岂为此等哉!
郡县所寄广矣,难乎为吏者每甚。
今日财赋之间,左枝右柱,嗷嗷度日,而比者诬诉官吏,或出皂隶,台部亦为受理,委官追證,远近纷纷骇人观听
夫外而小官守倅制之、监司制之,内而达官长贰制之,微慝隐恶不得而闻者有之矣,至于公议不容众口沸腾,孰能彊庇之?
今也逻卒廉之,皂隶陈之,是达官监司守倅长物耶?
风一扇,坏纪纲甚者
国体宁使司败有失刑,诸吏有漏网无宁使权落小人
宁使监司郡守失察之谬,无宁使上畏其下,下持其上。
非细故也。
分为诸邑而临之以郡,列郡临之以监司小大相制,如裘之领。
监司以察郡县,而郡守倅又察其属,有罪而取,固其职也。
间有之而非其罪,与其取轻而置重者,在监司守倅固非善矣,然以此罪其按之者去之,则大不可
比者大吏为郡,监司之而俱罢者有之;
县吏不当臣寮以为言而去者有之。
夫此独不可以他事罪之乎?
即按吏为罪而罢去士夫惩之,有不按而已
此风未息,亦坏纪纲之尤者。
近者监司郡守颇以弥缝为政
弥缝之术,于身无悔吝,于人无怨尤,然国家所以命官之意,临政治民,亦取其为上任怨尔。
使皆巧于弥缝,国何赖耶?
臣盖尝静观中外之事,弥缝之风不特在外则然。
今之宰执不免弥缝言官,而言官自为弥缝
宰执天子心腹,当倾输自信,展尽底蕴与国同其休戚者也,今也深惩前日权臣之弊,退缩藏晦,不敢自信,视天子可否以为予夺,听台谏风旨以为是非
夫「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
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晏子愚人也,则此言无用
臣非取宰执不畏台谏也,宰执所畏者,非台谏也,畏公议耳。
台谏者,公议之所自出,使宰执进退一人,罢行一事,于公议无慊耶,台谏过以为言,初不害为是,何惮而不为
不然台谏不言天下交口谤之矣。
宰执不究是非,惟台谏是畏,日事弥缝
宰执弥缝于上,侍从百执弥缝于下。
至于台谏有所取,亦视天子意向待遇既衰,然后攻之不遗力
下相师成风,自为计信工矣,寔非国家之福也。
宰执台谏近臣纪纲所自振者,顾乃隳损纪纲如此不自知,此其弊不见显显之中,而伏于冥冥之际。
弥缝之俗,起于士夫苟免之心,士夫苟免之心,何以责之立事
人之为家,御一婢一仆,接邻里乡党,一以弥缝为之,未见能有立,孰谓事君为政可以弥缝为之乎?
臣愿陛下明谕宰执台谏近侍之臣,知无不言,为无不力无所顾忌,以公家为心,以清议为畏,一扫弥缝旧习
至如逻卒察吏皂隶诉事有以禁绝之。
监司郡守察举之权,而正上下维制之体,无俾小大之官低回畏缩,防意外之患。
一绳之缉,一目之补,日求而罢行之,期使纪纲无至隳坏
上下之间以是存心,国欲不治,亦不可得矣。
臣僣越言事不知忌讳陛下少宽其诛,臣不胜至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