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常平劄子代人 南宋 · 陈造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五一、《江湖长翁集》卷二八、《永乐大典》卷七五○七、《南宋文范》卷二一
臣伏两淮北门藩垣之地,所不可轻,而频年水旱民不聊生
去年赤地千里淮民无食,官中举行荒政,而储蓄不多无以尽称君父忧恤赤子之意。
且淮地米麦之外,他无所产,向来丰岁米麦价贱,农伤已甚
不幸水旱,民就饥罢官中束手无策救拯
则是岁之丰凶,皆不免病民
民情安否固圉谋敌之本,奈何不为虑?
救此之弊,岂真无术?
窃惟古法万世常行无弊者,惟汉耿寿昌常平丰年增价而籴,凶歉减价而粜,农末兼利,官无所费;
外此,利之未究,其害随之。
欲望陛下楮券各百万,付之提举司丰年而籴,稍高其直;
不幸水旱,准元直出之。
价稍增,则农无谷贱不售之病;
不出元直,则农末俱济。
且今楮券两淮甚重,此策行,民得所用而此百万之券常在一路或丰或凶皆被其利。
此最良法无可议者。
如行之有利,推以及他路,将无不可
国家逐路常平使者,各有桩积钱米,然岁既久,米多陈腐虚数
淮南铁钱久积,将遂蠹坏不可复留,行之又不能西汉歛散之法。
空籍,贮长物,将以备凶年坐是实惠及民尚鲜。
今据已行之法,又加以此策,毕举丰凶歛散之术,国家初无费耗,而恩德可以沦浃斯民,益侈亿万年无疆之休,实基于此
去年之旱,饥民所在扰扰,郡士人邹如闵者颇富,前此捐金贮米,自去岁七月置籍而粜,止收元价。
邻里乡党赖以赡给所居岗门一二千家嬉嬉平时独无贵籴饥窘之忧,人深德之,而如闵初无所费
一士人尔,尚可以此惠利一方部使者行之,其势必便易,其利必且无穷,而国家实无所损。
以此推之,灼知此法可行而无弊。
外此无复良图
仰冀陛下断而行之
取进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