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县创造溪桥记 南宋 · 孙绍远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二五
新城县西有大溪,自于潜南新诸山水合流而下。其两旁东之富阳,西之桐庐为通道,常时编筏以济,霖潦既降,湍势奔溃,筏或浮出大江,其断裂可葺则幸也。当此之时,有十日不得济者。姑苏杨才叔为之宰,议建桥乂安之策。人乐囗囗谓功难就。才叔断于心,而付诸一僧。僧募施舍者,先立两旁之基,以石为之,一年而始成,糜钱二百万。会钱塘潮颓江岸,有指此石献于府者,府谕县立毁以应□。才叔请助缗钱四千及其馀石,乃得不毁。已而所付僧并缘自营,不克卒事,官籍其资五十万,因改属其流绍蕴,舍两基之外,皆以木为之。蕴募施钱又百五十万。邑人悟为桥之利,献木者麇至,助工者鳞集。度材于今年之五月十三日,而讫役于十月晦。其长二百四十丈,阔十之一。柱皆坚木合抱,埋十馀尺,上为屋十有五间。中立一亭,西各一亭。东亭之相面,又以其馀材建迓客亭三间。凡用木二千章,钉二千斤,石灰千斛,瓦一十二万。唯始营之石工不可复考。才叔以其端末求为记,且为予邑僚落成其工。北望泉流,滚滚不断,水石相交,有珠玉声。南对群山,堆蓝叠翠,烟霭微度,色若有喜。东安民居甍栋参差于山水清幽之中,而见井邑之繁夥。自桥欲就,一县之民,扶携老稚,遥观登望疑仙。或于月夜相与游乐,至于忘归。绍远为之言曰:此桥之馀也。予平生苦奔走,率是舟行碍滩碛,而陆涂沮涧壑,若故相反。新城九达之逵,马迹车辙不间朝夕,使斯桥不建,宁不为大溪所厄?才叔治县,奸冒束手,而狱尝空虚。民既安于田里,又尽所以便行旅者。昔周单子聘楚而过陈,见川不梁,而谓其必亡,乃知为政之要在于是。才叔爱桥之景,岂非谦与。淳熙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按:民国《新登县志》卷六,民国十一年铅印本。又见道光《新建县志》卷二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