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唐论 南宋 · 唐仲友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六二、《悦斋文钞》卷七
唐有天下三百年,传世十八,其可称者三君明皇宪宗不克其终,独太宗之业为盛。
盖其一身,尽创业守成之懿,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然吾观太宗为人天资有馀而学道不足,有聪明英果之才而乏忠孝和平之德,有经营缔造之谋而无至持守之意;
能辨佞人邪正不免并用,乐闻忠言疑似有时乎见猜;
强辨或以饰非,忌心或以好杀
狃于用兵之道而不知止,溺于爱子之私而不能决。
观其意向骎骎秦皇汉武之域,然致治之美,庶几,静考厥由,盖辅相之力居多也。
天下之业,莫大乎立法度
天下之治,莫先于行仁义
法度立则后世得所守矣,仁义行则斯民乐其矣。
玄龄之为相,继大乱之后纪纲废弛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皆其讨裁,乃能兴仆植僵,使号令典型灿然不备
口分授田,则牧之意也;
租调敛财,则什一之馀也。
定律令以蠲烦苛之刑,立义以为凶荒之备,常员待贤才而官守以治,府卫宿师徒而耕职不分经常简易之法,皆彷佛三代
太宗立法度也,玄龄之力与为多也。
魏徵之论治也,深拒刑名之说,力陈帝王之道,使太宗纳之不疑又且展尽底蕴知无不言孜孜献纳,以辅成太宗之德。
难于受谏则诤之,渐不克终则诤之,反覆君子小人之际,深辨乎德礼刑赏之间,赋诗约之以礼,侍宴则申之以诚,深切恳到,意皆责望之事。
太宗之行仁义魏徵之力与为多也。
未数年间天下大治外户不闭,行粮不赍,斗米三钱,几致刑措号称太平之盛。
其后世,虽有辟王,犹藉太宗法度维持太宗德泽,以固结其民,足以中偾而复兴多难而不丧。
太宗自谓:「此劝我仁义之效」。
而后称贤相者,必以为首二子有功于唐,可谓大矣
不特此也,太宗富强之资,勤兵远讨,侈然有必取高丽之志。
师还辽水,乃怅然曰:「魏徵若在,吾有此行耶」?
好大之心,含怒未已,群臣莫敢谏,玄龄独上疏论之,恻然仁人君子哀怜无辜之心。
由此言之,辅佐,信非他人之所敢望也。
虽然姚元崇应变杜黄裳忠谋,皆有玄龄之才,宋璟持正李绛谏诤,皆有魏徵之直,明皇用之以致元之治,宪宗用之以成元和之功,似有类乎太宗矣,特其守之不坚信用匪人,举前功而弃之,吁!
可恨也。
譬之于衣,裁制缝衽,各尽其功,臣之力也;
衣成进之,而君弗服,谁能强之?
譬之于食,割烹调芼,各致其善,臣之力也;
食成进之,而君弗食,谁能强之?
太宗之用,谋斯从,言斯听,萧瑀之而益信,师舍间之而弗惑,悟左右之诬,斥封伦之论,二十年终始若一可谓千载明良之遇矣。
然则贞观之治岂独其臣之功哉,亦其君之力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