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朱侍讲元晦 其十二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一、《东莱吕太史别集》卷七
官次觕遣,为学不敢荒废,第微言渊奥世故峥嵘益知进步之难。
倘蒙时赐方药不胜幸愿
曾子答孟敬子一章,窃谓上蔡所解与二先生之意不异
其曰「人之应事不过颜色容貌辞气三事,特系所养如何耳」,此可见平日涵养之功矣。
其曰「动也,正也,出也,君子自牧处」,此可见临事持守之力矣。
语意颇似完备,恐难以临事作主张断之。
惟是「远自远也」一语不若二先生言工细密耳。
知言疑义,比与张丈订正者,既已附去,今复有欲商榷者,谨疏于后:来喻以「道生一为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阳恐不可指为一,既曰阳,则有对矣,安得谓之一乎?
好恶性也」一章,诚如来谕所云,若前章天理人欲同体异用者,却似未失。
降衷秉彝,固纯乎天理也。
及为物所诱,人欲滋炽,天理泯灭而实未尝相离也。
同体异用同行异情,在人识之尔。
首章成性可疑,然今所改定,乃兼性情而言,则与本文设问相应
来谕尽心集大成者之始,条理则非不可以圣人事,但胡子下「者也」两字,却似断定耳。
若云六君子由尽其心而能立天下大本如何释氏直曰「吾见是性」?
此述释氏之辞耳,非许释氏见性也。
后章释氏见性不尽性」之类,则诚有病
夫妇之道」一章,虽指释氏之病,然读者不察,当删。
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盖世之病在彼不在此。
「气感于物」一章来谕不见平日涵养之意。
窃谓涵养致知为学者固当并进,然昔人立言,亦各有所指。
如《中庸》「不明乎善」一章不可不见涵养之意也。
孟子》「拱把桐梓一章不可不见致知之意也。
若此不可概举
知言」,本文却似无病。
大哉性乎」一章所谓类指一理,而言者犹曰一端云耳非「理而已」之「一」也,但「理」字下得未稳。
若谓一理之外,别求天命之全,却恐此章无此意也。
欲为仁,必先识仁之体,仁体不可遽语,至于答「放心求心」之问,却自是一说
所谓操存舍亡,间不容息,知其放而求之,则心在是矣,平居持养之功也。
所谓良心苗裔利欲之间而一见焉,操而存之者随事体察之功也。
二者要不可偏废
以此章欠说涵养一段未见之间,此心遂成间断无复用功处是矣。
若曰于已放之心置不复问,乃俟其发于它处而后从而操之语,却是太过
盖见牛而不忍杀,乃此心之发见,非发见于它处也。
又谓所操者,亦发用之一端
胡子固曰:「此良心苗裔,固欲人因苗裔而识本根非徒认此发用一端而已」。
汉文顾命」章,说得太重,恐须删改
凡此未知中否,望一一指教
又窃观所讲诸章,有云「浅迫不安汗漫无守」,有云「一何轻诋世儒之过,而不自知其非」,有云「盖不由涵养,先要知识,故须至如此强探力取,方始窥见彷佛」。
若此类恐气未和而语伤易。
孟子杨、墨许行陈相辈,皆直截道断
至于论孟施舍北宫黝,则曰:「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
然而施舍守约也,所以委曲如此者,以其似曾子子夏而已
若使正言圣门先达,其敢正剖判乎?
析理当极精微,虽毫釐不可放过至于尊让前辈之意,亦似不可不存也。
近事颇似有阳复之渐,但「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两句大索致意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