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春秋讲义(一 淳熙九年八月十七日)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四七、《象山集》卷二三
楚人灭舒蓼。
圣人贵中国,贱夷狄,非私中国也。中国得天地中和之气,固礼义之所在。贵中国者,非贵中国也,贵礼义也。虽更衰乱,先王之典刑犹存,流风遗俗,未尽泯然也。夷狄盛强,吞并小国,将乘其气力以凭陵诸夏,是礼义将无所措矣,此圣人之大忧也。楚人灭弦、灭黄、灭江、灭六,灭庸,至是又灭舒蓼,圣人悉书不置,其所以望中国者切矣。
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
春秋日食三十六,而食之既者二。日之食与食之深浅,皆历家所能知。有盖有数,疑若不为变也。然天人之际,实相感通,虽有其数,亦有其道。昔之圣人未尝不因天变以自治。荐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所以修其身者素矣。然荐震之时,必因以恐惧修省,此君子之所以无失德而尽事天之道也,况日月之眚见于上乎。遇灾而惧,侧身修行,欲销去之,此宣王之所以中兴也。知天灾有可销去之理,则无疑于天人之际,而知所以自求多福矣。日者阳也,阳为君、为父、为夫、为中国,苟有食之,斯为变矣。食至于既,变又大矣。言日不言朔,食不在朔也。日之食必在朔,食不在朔,历差也。
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嬴。
襄仲杀太子恶,敬嬴为之也。敬嬴非嫡,而薨以夫人,葬以小君,鲁君臣之责深矣。《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盖为是也。
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
葬不为雨止,以其有雨备也。雨不克葬,是无雨备。潦车载蓑笠,士丧礼也。诸侯葬其母,而无雨备,岂礼也哉?
城平阳。
平阳,鲁邑也。冬,使民时也。然宣公葬母,不能为雨备,不易时而遽兴土工,罪不可逃矣。
楚师伐陈。
前年晋、卫侵陈,以其即楚之故。至是楚始伐之,是楚未能尽得志于陈也。楚子陆浑之役,观兵周疆,问鼎轻重。是年疆舒蓼及于滑、汭,盟吴、越而还,其疆至矣,然犹未尽得志于陈、郑之间。当是时,使中国之君臣能恐惧自治,明其政令,何遽不能遏其锋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